第236章 这顶帽子真绿番外

此双喜非彼双喜。

原来的双喜已经去世了,现在的双喜是第二任双喜。

像三喜、四喜等人也陆陆续续的去世,这个名号由新人继承。

是从宫里新安排过来的习武太监。

在元熙的栽培下,这一批的二十人有四个天赋较好的在五十几岁的年纪里突破宗师。

其中双喜跟五福留在元熙身边,其余两个安排在外面办事。

正厅。

广阳侯和建安侯坐立难安,三位尚书还算坐的住,年纪最大的礼部尚书气定神闲。

建安侯是个急性子,坐不住了,站起来来回转圈,不时到门口张望一下。

“行了,坐下来歇歇,转的老夫头晕。”

礼部尚书捂着额头,招呼建安侯坐下。

“柴大人,我着急啊。”建安侯就差抓耳挠腮了,“柴大人,事关重大,定亲王他老人家真的能劝住陛下?”

礼部尚书闻言认真道:“如果连定亲王都不能劝住陛下,天底下再没有其他人能行。”

兵部尚书一脸感慨,“你还年轻,又是在北境长大的,没听说过定亲王的威名也正常。别说你了,就是现在朝堂上年轻的一辈,也没几个了解定亲王的事。”

建安侯立马坐回去,凑近兵部尚书,“阎大人,细说。”

兵部尚书眼神示意建安侯看去问礼部尚书,“他知道的最多,问他去。”

建安侯想起来找定亲王也是礼部尚书出的主意,顿时两眼放光的看着他。

礼部尚书一脸回忆状的娓娓道来:“梁景帝时期,由定亲王牵头组建了慈善院,专门抚养孤寡老人还有无父无母的孤儿。当时国库不丰,拿不出钱,定亲王自掏腰包,从京城开始向外辐射,街上的乞丐都少了一大半,当时的百姓谁不夸一句定亲王的好,现如今慈善院遍布梁国都是他老人家当年打的底子。”

“原来慈善院是定亲王开办的,定亲王这么有钱?”

“琉璃阁就是定亲王的,你说他有没有钱?先帝打仗的粮草有十分之一是定亲王捐的,打仗的士兵冬天没被冻死,也要感谢定亲王捐的棉衣。”

建安侯挠了挠头,这事他还真不知道,“我咋没听说过?”

“他老人家低调,也不为这点名声。”

礼部尚书喝了口茶润润喉,接着说道:“定亲王待人随和,但是杀伐果断。他出钱建慈善院时,有好几个官员胆大包天,朝这笔钱伸手。据亲眼所见的人说,当时刑场的地都染红了。等慈善院扩张后,定亲王他老人家又喜欢到处游玩,时不时的明察暗访一下,杀了一批又一批的贪官污吏,梁景帝时期没人敢朝慈善院伸手。”

“后来,梁明帝上位,有些投机取巧之辈,擅自作主想将琉璃阁献给梁明帝。结果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大家这才知道琉璃阁定亲王只占了两成,剩下的都是皇帝的小金库。”

“那几个投机取巧之辈下场如何?”

“他们的下场,按理说也罪不至死,顶多贬官。可是定亲王拿出了他们贪污的罪证,只能去刑场走一回了。”

“这些都不算什么,梁景帝时期,定亲王对盐政下手,那才是真正的腥风血雨。他召集了手下的工匠发明了晒盐法,为了方便晒盐,还发明了水泥。现在这道路平整,还有百姓都吃得起的细盐都是他老人家的功劳。”

“为了打下这盐价,那可是人头滚滚。就说当时那些盐商在暗地里花钱买定亲王的命是一回事,还有朝堂上那些盐商的靠山利益受损,也想让定亲王安静点。可是不管是暗杀,还是其他的手段,统统没用。事成定局后,那些人倒想求和,可惜想的美,定亲王不乐意,一个个的砍头抄家流放。”

“听说当时抄家得到的金银财宝堆积成山,国库一下子就丰盈了。梁景帝后期还有梁明帝前期,那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全靠这些钱才能推广,那些人也算是为梁国做了一点贡献。”

盐商和背后的靠山:……

为梁国做贡献吗?拼命的那种。

礼部尚书刚想接着跟建安侯讲元熙其他的事迹,那个下人就走了进来。

“见过几位大人,王爷请几位到花园一叙。”

几人整理了一下衣裳,跟在下人身后,朝着王府后花园走去。

来到湖边的凉亭外,建安侯看见了坐在轮椅上的定亲王,发须皆白,但精神面貌不错瞧着比他爹好多了,要是不说,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个百岁老人。

建安侯觉得自己有必要讨教一下定亲王的养生之道,跟爹分享一下。

“微臣/末将见过定亲王。”

“不必多礼。”

元熙看着建安侯觉得他有点眼熟,“你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