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个大卫星

“对,就怕遇见这样情况。简直是恶心竞争。卷,是吧,妈的,大家互相卷,谁也别好过,你一千,我一千一。”谢昭昭点出这么干的后果,“还有,省里的“萝卜”奖励在前面吊着,谁产量高,就给谁。大家一看还有好处,一拍手,干。”

事情就是这样慢慢失去控制。

你一万?那我就深耕密种,亩产两万!

省里:好!拖拉机你开回去!

你两万?屮,老子大队天天给庄稼参汤喝,今年亩产三万!

省里:好!给你额外来辆大解放!

谢大山点头,就是这么回事。

江淮听出不对劲的地方,这么干下去要出问题啊,“爹,粮食产量增加了,要交的公粮肯定跟着长,多出来的粮食也没地方弄去啊。公社有没有说到时候怎么办?”

谢大山道:“红光大队的干部问了,公社说,现在有返销粮政策,多交也没事,统销的部分是定量的,粮食征多了,也没有多余的嘴吃下去,剩余部分还是要返销给咱们,里外里,就是左手倒右手。”

听到返销粮政策,他们都明白了,为啥这些干部这么大胆子,从小卫星,变成亩产万斤的大卫星。

“爹,这个主意好不好?”谢建党就是凑热闹,他听不明白。

“好什么好。庄稼人就得老老实实种地,少弄那些虚头巴脑的。”孙银花警告谢建党。

谢大树担忧地说:“因为省里有返销粮,公社就让你们放大卫星,他们不仅能赚到政治资本,还能出去炫耀。”

“小叔,这样的人,能想出这种点子的人,一般叫做“政策解读专家”。都是一群大聪明,而且大聪明绝对不少。”谢昭昭托着下巴道。

她彻底明白农业放卫星是怎么回事了,但是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她什么也做不了,历史车轮前,无异于螳臂挡车。

她能照顾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

如果非要在这件事里找点让人舒心的问题,那就自我安慰,放卫星,放的是下次的,不是这次。

公社指导意见,收完这茬粮食,每个大队要成立卫星田,公社要到每个大队检查。

大队要具体登记卫星田管理办法。

公社干部算是彻底把大部分大队干部忽悠住,回去都卖力宣传,社员能有什么想法,既然有返销粮撑着,愿意放多大卫星,就放多大卫星。

他们觉得国家不会不管他们。

他们觉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说得好。

“大伯,你们真报了亩产万斤?”谢昭昭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