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意思是:“这笔物资,也不是由我们一家独占。”
不仅仅是大同,宣府这些军事重镇也分到了这块蛋糕。
他们的行为确实显得有些贪婪,但不得不承认,这么多边疆部队参与进来,朝廷想要惩罚他们,都得仔细权衡是否值得。
这就是郭登的聪明之处了。
如果这批物资只让郭登一人独享,即使他不至于被斩首,也少不了会惹上麻烦。
而他手下的石亨,则是皇帝跟前的红人,还封有爵位。
在大同府,郭登根基深厚,但也有一些将士不服从他的命令,反而听从石亨的调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皇帝对这件事特别在意,并且对郭登有所不满,真的可能让石亨接管大同,将郭登排挤出局!
但联合宣府后,情形就不一样了。
朝廷若要惩处郭登,就必须仔细衡量这些边军联合起来的力量!
两方同时发难,其实并不稳妥,如果朝廷真的急了,区区两名边军将领岂是想撤就能撤?
不过是付出些代价罢了,甚至都不值一提。
郭登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第三步棋。
“宣府分得大头,我得小头,其余部分全归朝廷所有。”
“咱们明明白白记在账上,存入仓库,确保都是优质货品,绝不让朝廷吃亏。”
如此一来,朝廷既保住了面子,又得到了实惠,皇帝也找不出任何问题。
郭登自然能安心睡个好觉,不必担心自己会被彻底罢官。
即使是对他不太满意的于谦,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大同守将这次处理得极为巧妙,简直天衣无缝,让人无话可说。
于谦注视着眼前的郭登,让他感到有些紧张。在滴水成冰的天气里,郭登的额头竟冒出了汗。
他这次确实表现不错,但面对眼前这位大明少保,即使再有把握,心里还是难免有些忐忑。
好在最后,于谦还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郭将军,此事甚为犯忌,如今瓦剌扰边疆,正需边兵效力之时,陛下或许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若日后再次犯错,御史台的御史定不会闲着,若让他们盯上,你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郭登浑身一颤,连忙说道:“多谢少保提醒,此事绝无下次,仅此一例。若再犯,我郭登天打雷劈!”
于谦点点头,表情看似和缓,实际上他对郭登说的每个字、每个词都半信半疑。
于谦没有流露丝毫情绪,只是语气稍显柔和地说:“当今圣上,与之前的相比,大不相同。”
“这种做法,放在过去,尚可理解为迫于无奈,无可奈何。”
“但如今,完全没有必要。”
郭登心中暗自庆幸,觉得自己今天算是过关了,原以为寒暄几句就能早点回去。
忽然听见于谦的话,不禁愣住,他实在没料到于谦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
即便是久经世故的老手,郭登此时也有些不知所措,站在那里,不知如何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