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祁钰亲自担任校长,杨洪任副校长,使军校的地位更为重要。无论是谁,都不敢轻视军校学员名额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

想必正是由于这个缘故,石亨至今仍未递交学员名单。

他所承受的压力,恐怕比预期的还要沉重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石亨进退维谷,哪里敢草拟学员名单,只能一次次拖延。

成敬眨了眨眼睛,低声说道:“石总兵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照理说不该如此迟缓,是不是在等待于大人的回京?”

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在暗示皇帝,像这样重要的事情,石亨不可能故意拖延,一定是有某种原因让他迟迟不敢上交名单。

这种情况下,是不是等到于谦回京,会更妥当一些?

看来也只有于谦能够承担这份重任,既具备能力,又能保证学员名单的公平公正。

相比之下,石亨就显得逊色许多。面对文武百官的虎视眈眈,他不得不示弱,否则真的可能不明不白地遭受伤害。

明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一旦狠起来,一个比一个狠。

眼前的近在咫尺,谁也不会轻易退让。

如果石亨胆敢在利益分配完成之前,擅自将名单呈交给皇帝,他们真的会在背后给他捅上十刀!

朱祁钰摇了摇头,对于眼前这一幕并不排斥,反而觉得挺好。

现在讨论清楚,将来才能更好地处理事务。否则,军校一旦被孤立,也会成为一件麻烦事。

文武大臣愿意为此争论,恰恰证明他们认为军校能够办好,认为军校值得投入资源。

否则,一块腐烂的垃圾摆在那里,谁会去争呢?

从最近朝廷的气氛来看,关于军校第一批学员名额的竞争应该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这时,作为皇帝,只需要确保自己看好的人选能够进入军校即可。

过度介入反而不好。

不过完全放任不管也不行。

算起来,距离朱祁钰登基已有几个月了。

在这几个月里,他遭遇过挫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要说当皇帝的经验,终究还是积累了一些。

有时候,皇帝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很容易让人误解的态度。

关于成员名单的事情,朱祁钰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并采取一些行动。

否则,文武大臣可能会认为:“皇帝这是默许我们去争。”

到时候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

对现在的明朝来说,过度的内斗并不是好事。

一边熟练地装填,朱祁钰一边思考该在什么时候介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