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依旧热闹非凡,众大臣争相呈报细碎之事,朱祁钰逐一认真处理,心中却不免暗自发笑。
“朕倒要看看你们能忍到什么时候。”
今日早朝,无论是天子还是群臣,其实都清楚,真正的核心在于那份学员名单,其余议题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罢了。
没有人率先提及此事儿,只是皇帝与大臣们在暗暗较量,都希望对方先开口,好让自己在心理上占据一点优势。
很多琐碎的事情就这样在这样的气氛中被悄然推迟了。
渐渐地,金銮殿内恢复了一些平静。
这时提出的问题,显然都带有更重大的分量。
例如某地遭遇旱灾,饿殍遍野,百姓无奈之下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
正所谓“六亲同运,家破人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朱祁钰依次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内心充满悲愤,但也深知无力回天。
只能尽力赈济,同时派遣锦衣卫协助,监督地方官员,以免从京城调拨的粮食到达灾区后损失严重。
最终送到百姓手中的,只有掺杂着杂草与石子的劣质食物,根本无法食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大明作为封建王朝,科技发展较为滞后。若非皇帝大力支持,即使是顶尖的大工匠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由此可见相关行业还处于原始阶段。
尽管朱祁钰竭尽全力,仍然难免有一些百姓因为生活艰难而选择交换子女,甚至是妻子,接着……
等处理完了一项地方求援事务后,
整个金銮殿陷入彻底的寂静。
成敬站在一旁稍作等待,悄悄观察着皇帝的表情,随后站了出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无人回应。
满朝文武依旧保持沉默。
大家都彼此对视,心照不宣。
都清楚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无论是学员名单还是其他可在此时提起的重要事件,
接下来可以提出的议题,都将对整个大明朝廷产生深远的影响。
谁也不想成为第一个站出来的出头鸟。
朱祁钰端坐龙椅之上,面无表情地扫视着下面的文武百官,气定神闲,毫无焦虑之态。
“还挺能忍得住的。”
“就看你们还能坚持多久。”
“大不了,就等到下次早朝再说。”
“反正也就几天时间,如今军校已经准备好开门迎新,你们终究会忍不住开口的。”
朱祁钰稳如泰山,毫不慌乱。
这时,徐有贞跨前一步,一张小脸上满是汗水,嘴唇微微发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