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权衡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怎样才能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意图隐藏在对方的想法之中。
每一句话都要说到对方的心坎里,让他深信不疑。然后趁其不备,逐步操控对方。
这就是宦官常用的挑拨离间手段。
喜宁在这方面的能力,虽然未必天下无敌,但也足以位列前十。
眼珠一转,嘴一张,心里早已盘算好了两套连环计策和三套备用方案。
“国师大人,这大明是回不得的。”
“如今陛下在大明那边已被定为。若是那位圣上表现不佳,或许还有机会翻身,但当今圣上依靠于谦,已渐渐巩固了皇位。”
“在这种情况下,再大摇大摆地返回大明,陛下恐怕很快就会死在路上。”
“到那时,既没了顾虑,又多了一层仇恨,大明恐怕会忍不住挥兵北伐。”
“国师大人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还能继续作战吗?如果不能,以草原寒冬的严酷,恐怕连逃跑都成问题。”
“否则一旦遇到鹅毛大雪,所有人都得冻死。”
喜宁抬头说话的同时观察也先的表情。
见也先脸色越来越阴沉,就知道自己说到关键之处了,击中了他的痛处。
不然以国师心思的深沉,怎会因自己寥寥数语就面露惊恐?
喜宁迅速思考,最终亮出底牌:“国师大人,微臣有一妙计,或许能让国师大人扭转局势。”
“在那南京,有六部,各部门官员齐全,形同一个小型朝廷班子。”
“其中有不少人是陛下的忠实支持者,若不是国师大军压境,他们必然会冒死上奏,请求迎回陛下,也就不会担心那个什么事儿了。”
“与其将陛下送回大明,不如将我们一同送往南京。到时候,借陛下正统之名,必定能够召集一支队伍,吸引更多人前来归附。”
“想必国师的压力也会因此减轻许多,大明陷入内乱,自然就无暇顾及对草原的征伐了。”
也先闻言心中微动,他未曾想到自己还有这样的选择。
提到这里,他的大军之所以陷入重围,不就是因为之前打算南下攻取整个大明吗?现在看来,这个策略本身没有问题,只是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不太合适。如果当时不那么贪心,或许换一种方式实施,结果可能会更理想。
紧接着,也先心中又涌现出一些疑惑。
这种事情当初都没能成功,现在又怎么可能成功?
喜宁见也先神情犹豫,就知道他已经动摇,只是还没下定决心。
念头一转,他又想出了新的说辞。
“国师大人当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不过是大军行动不便罢了!”
“可现在呢?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等到冬天过去,明年春天,小股部队行动,岂不是可以轻松潜入南京?”
“用来证明陛下身份的信物,陛下至今仍随身携带。有了这些信物,难道还会担心南京的忠臣不肯认陛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