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更深入地了解大明

历朝历代,就没有几个文官是省油的灯。

云在青天水在瓶!

所谓的忠臣、良臣、贤臣,大多不过是顺势而为,随时都能转换角色罢了。

失败了一次而已,文官集团又怎会就此放弃?

至少也得再试一次啊。

不然,就这么让皇帝翻身,他们又该如何掌控大权?

这些没完没了的奏章,就是他们为皇帝准备的第二个笼子。

“将真正重要的事情,混在一堆看似需要皇帝处理,实则并不重要的事务之中。”

“这就是为了制造信息牢笼,用这种方式来消耗朕的精力吗?”

“你们这些人啊,真是会玩。”

老母猪戴口罩,一套接一套。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这次的计策,甚至比当初的皇宫之计还要致命。

好在朱钰本身就需要通过这些杂乱的信息,更深入地了解大明。

短期内,这些堆积如山的奏章并不会造成太大危害,反而会带来不少好处。

朱钰也就暂时没有表态,假装没有发现,好奇地看着这些文官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

同时,他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即将举行的祭祖大典上。

想到这里,朱钰忽然对身旁的人问道:“对了,送给各位大臣的拜年贺礼,都准备好了吗?”

身穿大红袍、恭敬侍立一旁的成敬低头思索片刻,答道:

“回陛下,此事已经准备妥当。”

“按照陛下的意思,每一份贺礼中都附有一封陛下亲笔书写的节日贺信,连同礼物一起,很快就会送到各位大臣家中。”

朱钰听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大明自开国以来,似乎是为了彰显皇帝恩宠,或者是出于其他目的,一直都有逢年过节时皇帝给大臣送礼的习俗。

到了景泰帝这一朝,每年都会送上几次,礼品通常都很丰厚,其价值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皇帝对某个人的重视程度。

这样的习俗其实并不多见,在许多朝代里也曾出现过。

而与之相对的另一面,皇帝收礼,更是屡见不鲜。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乾隆皇帝,每年都要收上四五次礼物,逼得下面各地官员不得不受贿,让他们去搜刮百姓,然后把财物献给皇上。

也不知道因此害死了多少人。

大明原本并没有皇帝收礼的这个习俗,后来一代又一代的皇帝,品德和素质逐渐下降,才慢慢形成了这个风气。

成敬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声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一件事,必须跟陛下说一下。”

“哦?说吧。”朱钰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双手揉着太阳穴,努力恢复精神。

“这几日,渐渐有大臣来送礼,礼品都非富即贵,玛瑙、珍珠、玉麒麟、纯金佛像,都有出现,一个个价值不菲。”

“这是正统年间的习惯,每逢过年,下面的文武百官都会送些值钱的东西,供陛下欣赏。”

“微臣本打算把这些礼物都收起来,等找个合适的时机,把名单交给陛下。”

“但似乎陛下并不知道这件事?”

朱钰听到这话,睁开了眼睛,也愣住了。

在成敬开口之前,他确实不知道还有这回事。

(https://www.mbaoga.cc/47457_47457475/46792200.html)

www.mbaoga.cc。m.mbaog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