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大声呵斥,连朱见深都吓了一跳。
原来叔叔生气的时候,真的这么可怕。
被点名的人也都愣住了,那本子不是已经烧了吗?圣人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押到午门,打四十杖!”
朱祁钰话音刚落,大汉将军立刻上前,把被点名的人按住。
“陛下息怒!”
王直这时站出来,说:“民间言论不是言官的错,陛下饶他们一命。”
廷杖四十,那是要命的。不死也得残废。
在正德和嘉靖年间,才有大臣争着领廷杖的情况。
廷杖被滥用,加上宦官嚣张,让君臣关系变得扭曲,最终变成了皇帝凭一时冲动使唤臣子,臣子也用意气对待皇帝。
原本是羞辱人的刑罚,后来却成了文官清正廉洁的象征。
最后才有了那句话:“朕不是昏君,你们都是忠臣。”
所以,刑罚可以使用,但不能随便用。
“你们都知道朕生母的清白,却放任民间传言,朕还要问一句,是谁造谣,污蔑天子的母亲!”
王直劝朱祁钰手下留情,朱祁钰却反问王直:“你们读书人做的事,还没完呢!”
朱元璋曾经说过:人人都可以说话,唯独秀才不行。
“陛下,百姓愚昧,只是跟着别人瞎闹。”
金濂也趁机站出来说道。
“呵,瞎闹,无知,卢忠!”
朱祁钰被气笑了,叫出了卢忠。
“末将在!”
卢忠立刻出列抱拳。
“查,查是谁在造谣。如果是平民,那就是跟风,不管;如果是秀才,就脱了他们的衣服,永不录用!”
朱祁钰对卢忠下令,把百姓和秀才分开处理。
“末将领旨!”
卢忠毫不犹豫地接下命令。
“陛下不可,天下秀才那么多,都是朝廷的栋梁,陛下这么做,恐怕会伤了读书人的心。”
周忱也站出来说话。
一时间,三个尚书都站了出来。
“朕明白了,也就是说,侮辱天子的母亲不仅没罪,还要奖赏他们?”
朱祁钰站起来,把朱见深放在一边,笑着说:“大战刚结束,才多久?”
“秀才读书就是为了这个?”
“这样还能被周卿称为栋梁,朕真是高兴,敢问周卿,你母亲多大年纪?”
看着皇帝的样子,周忱浑身发抖,心里直打鼓。
“回陛下,家母如今七十岁。”
周忱颤抖着回答。
“嗯,朕听说周氏夫人是一位……可有这回事?”
朱祁钰昂着头,装作若有所思地说。
周忱一听,就像被雷劈了一样,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位圣人,脸都不要了。
古代有指鹿为马,现在圣人竟然把好人说成坏人。
“陛、陛下,臣家母龙氏出身书香门第,绝不是一介……”
周忱嘴里发苦,看着其他尚书和大臣,别人乱说也就算了,可圣人一句话,影响可不是那些秀才能比的。
最重要的是,圣人并不一定待在宫里,要是他走在街上随便说一句,周忱还真得知道老百姓的议论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