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小民逃亡

布袋被拉直,带着炉子一起升了起来。

“停风箱,所有人,退后,离远点。”

朱祁钰大声喊。

众人立刻退到远处,围成一圈。

虽然不再用风箱吹风,炉子依旧不断往布袋里送热气。

很快,四边的绳子也被拉了上来,最后紧紧绷住。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陶有道抬头望着十几米高的布袋,自言自语。

“哇!爹爹,真的飞起来了!”朱见济蹦蹦跳跳地拍手叫起来。

其他孩子们也兴奋起来。

“这是什么?会飞!”

“肯定是皇上弄的新玩意儿。”

“不过这东西有什么用?”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李狗蛋看着布袋,对旁边的人说:“会不会能载人上天?”

旁边的男孩瞪大了眼睛:“怎么可能?”

但这个想法传开后,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

这也太神奇了吧!

陈凝香仰头看着布袋,又看了看陶有道,最后望向朱祁钰。

从外面就能看见一个大袋子被绳子拴着,悬在院子里飘荡。

路上的行人全都好奇地朝这边看,指着那个大袋子议论纷纷。

陶有道忙得不可开交。

从陶家到国子监讲课,讲完课又去学校教书,接着再到郕王府旁边的院子,每天回家都很晚。

而朱祁钰已经没心思再管热气球的事了。

朝廷上的争论已经开始。

“安定国内、救百姓才是最重要的,远征外族只是下策;汉光武帝关闭关隘拒绝西域,唐太宗不接受康国归附,都是明白根本之道的人;现在百姓饿得吃不上饭,逃的逃,躲的躲,连衣服都穿不齐,只能裹着草席,卖儿女都没人要。希望陛下用和亲的钱,再加上国库的银子,赶紧派使者赈灾,也许还能救活这些灾民。”

户部右侍郎张昭站出来,语气沉重,恳切请求皇上三思。

陈循狠狠看了张昭一眼,心里发苦,没想到是户部的人先跳出来反对。

但陈循没有说话。

六部尚书站在前面,一直沉默不语。

而朱祁钰听完张昭的话,也没有回应,只是摸了摸放在腿边的短枪。

看到这情况,工部右侍郎也站出来,说水师的船保养费太高,沿海经常发生,大明的财政不该花在这类奢侈的事情上。

从头到尾,朱祁钰都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

其实很简单,他根本没有说要下西洋,怎么就传成这样了?

吏部郎中李贤上奏:“不允许任何船只下海,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只针对日本一国。日本虽然表面称臣,实际上心怀不轨,一直在沿海布置力量,防备倭寇,所以才断绝往来。如果放开海禁,百姓的禁令无法执行,倭寇就会再次出现,沿海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北方的战事还没结束,沿海又出现了倭寇和海盗的扰。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北方,朝廷才决定实行海禁。

比起皇位的稳固,沿海百姓能不能活下去,根本没人管。

另外还有互市的问题,就像断绝与塞北的贸易一样,明朝的统治者担心技术会外流。

如果草原上也能炼铁造炮,如果倭寇能从民间拿到铁器,那大明就永远不得安宁。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看向吏部尚书王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