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一定要打正面?”
朱祁钰的反问让王骥冷静下来。
“这不可能!”
王骥是老将,立刻反驳圣人的说法。
“二十万大军,分成小队行动,如果苗人真能做到,平越卫早就守不住了。”
“化整为零”可不是随便把队伍分开,每个百户都必须有指挥能力。
别说苗人了,就是明军自己,一旦分散,也可能变成一群。
朱祁钰听完王骥的话,点头说:“没错,没有统一目标,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想了想,朱祁钰又说:“再试一次,由王将军来指挥,于卿和孙将军配合演练。”
兵法推演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得反复试验好几次。
其他尚书也不是来看热闹的,比如王直,要处理文官这边的事务;陈循则要安排各地的粮草;周忱则要评估行军路线的工程情况。
至于其他万户,主要是学习分析战场局势,以后实战时才不至于慌乱。
这次推演足足用了两天时间。
当王骥从作战会议室走出来,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所有能想到的可能情况都推演了一遍,剩下的就是给苗人一点明军的威慑。
至于还能威慑到谁,那就不好说了。
经过这次推演,王骥真正明白了圣人讲的领军要点。
只有军民一心,才能彻底平定苗乱,他心里还是挺有压力的。
各部门开始按部就班地运作,王骥只需要等着就行。
相比军事,朱祁钰更头疼的是礼部的事。
眼看就要过年了。
元旦在明朝也叫正旦,也就是现在的春节。
不过官员放假,全看皇帝的心情,从腊月二十到正月二十,这一个月里,放几天都可以。
原本的大朝会,是各地官员回京述职,顺便给皇帝拜年,但之前章文已经把这条路彻底堵死了。
也就是说,皇帝改元这件事,不会太热闹。
再加上礼部负责的科举和祭祀,现在也是一团糟。
毕竟礼部已经被皇帝折腾得不成样子,只能再让陈循和王直这些大学士多辛苦点。
要说陈循和王直,两个人都当过考官,修过史书,又是大学士,掌管礼部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礼部不能一直空着。
礼仪、祭典、科举、外交,全都是礼部负责的。
简单来说,就是把教育和外交都管起来了。至于礼仪和祭典,现在也非常重要。
今年,还是要过得热闹一点。
皇帝的车马在西城区走动,走到哪,百姓就停下来看,纷纷行礼。
景泰学校里,陶有道拿着一个转盘,看着铜线不断转动,脑子里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个装置装到热气球上。
圣人一直不同意让他把地上的绳子去掉,所以他没法真正飞起来。
陶有道也能理解,死亡确实让人害怕,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如果因为自己出事,影响了别人实现飞天的梦想,那他就真的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