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挑起战端

刘纯停顿了一下,整理了下思路,说:“按照陛下的卫生管理方法,前五天要全城消毒,纠正百姓的不良习惯,还要改善饮食结构,最后再用药物辅助。”

说了一大堆,刘纯还是没给出具体时间,只说:“事情要靠人来做,还得看当地的情况,臣不敢随便下结论。”

“听你这一番话,跟没说一样。”

朱祁钰早就料到这个结果,自己是皇帝,在他面前谁敢轻易拍胸脯保证?

说完这话,朱祁钰没给刘纯解释的机会,接着说:“也不是怪刘大夫,新事物需要时间,朕不强求结果,但经验总结和后续研究不能落下。”

从大宁的事谈到学院的事,医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朱祁钰只是希望这颗种子能慢慢生长起来。

刘纯离开后,朱祁钰继续批阅奏折,很快又停下来。

缉事厂送来消息:山东曲阜孔府犯下了不少罪行, 了四十多个妇女,霸占百姓土地多达十万多亩。登州外岛的倭寇已经猖狂了二十多年,拐骗来的女子,除了被 的,大多数都被卖给了商人,再由商人送到官府……

这些情报只有朱祁钰和兴安能看见。

他沉默了好一阵子,把奏折放回去,又拿起另一封。

督察御史送来消息:武清伯石亨纵容手下兵丁打扰百姓,未经批准就私自出海挑起战端……

上奏的人,不过是都察院里一个普通的官员,但能到朱祁钰这里,陈镒肯定看过。

稍微一想,就知道陈镒是故意还是疏忽。

朱祁钰叹了口气,光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兴安,把陈循、王直和于谦叫来。”

站在朱祁钰身后的兴安低头应道:“是,陛下。”

说完就走出书房,去请几位尚书了。

至于皇帝要做什么,兴安自然不会多问。不过想想也知道,大概还是山东那边的事。

皇帝处理政务,除了京城附近,其他地方越远越慢。

所以边远地区需要地方官员自己做主。

可是现在的官员,大多养成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习惯。

跟朱元璋那时候比起来,早就没有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了。

山东离京城不算太远,却已经烂成这样,更南方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没过多久,于谦等人就到了王府。

平时除非是节日,皇帝不会随便叫他们,一旦叫了,肯定有大事。

行过礼后,朱祁钰让他们坐下,直接问陈循:

“京城的新税执行得怎么样?”

陈循起身回答:

“回陛下,民间反应挺积极,有些农 动给官吏带路丈量土地。那些不听话的人,已经由刑部查办,看有没有侵占或强买强卖土地的情况,现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那些腾出来的土地,由户部管理,低价租给城里新来的农户。田契一式三份,一份在户部,一份进皇宫,一份留农户手里,租期三十年。”

新税不只是收税,里面还夹杂着朱祁钰的一些想法。

朝廷租地给农户,比起向地主租地,朱祁钰还承诺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这补贴主要是用来开荒,还有如果农户想卖粮食,朝廷可以按价回收,算是个保障。

虽然托底的价格不高,但因为朱祁钰在京城声望很高,百姓听说朝廷愿意出钱买粮,心里也就踏实多了。

等陈循说完,朱祁钰又看向王直,问道:

“京官对纳税有什么意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