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出征的经历

在对照组观察下,最后有一瓶金黄色的液体从管子里滴进烧杯里。

这还只是大蒜油,还没提炼出精油,但此刻,董宿看着烧杯里的液体,既兴奋又担心。

兴奋是因为实验成功了,担心的是,到底有没有效果。

传统医学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华夏几千年的药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就连后人到现在也没完全弄清楚。

大蒜油和大蒜素,后来主要用来喂牲畜,但眼下看来,给人用和给牲畜用,差别其实也不大。

“我们,这是成功了吗?”

董宿拿着烧杯,看着李言闻问。

他咽了口唾沫,因为参与了整个过程,新世界的大门仿佛被打开了。

原来药材还能这样提取!

“这个应该是大蒜的精华,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用量,作为主药,可能还需要其他药物配合。”

李言闻自言自语地说,这是中医判断药效强弱的方式。

这种说法很合理。

“取一点,用热水冲开,我来试试。”

这已经是别无选择的办法了,医疗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生命的代价,就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很多时候,制作药物的人自己就成了第一个试验者。

刘纯可以用死囚做实验,现在也没那么多讲究。

“学生来吧,院使。”

李言闻看着董宿说:“学生年轻,身体不容易受邪气影响,更适合试。”

“哼,老夫虽然年纪大,但现在正是时候,城里的老人,怎么能不管呢?”

在华夏人的观念里,从不讲牺牲老人这种话,如果是外族,却常常会丢弃老弱病残,比如医院床位紧张时,让老人让出床位等死。

“可是,院使一个人如果连续服用,药物会在体内积累,不符合对照组的实验要求。”

李言闻给出了一个董宿无法拒绝的理由。

“那就我们四个人,各自按不同年龄、不同剂量来试一下吧。”

在场只有四个人,董宿提议,其他人也同意了,亲自体验比问病人更直接。

一百份大蒜油被分装好,倒进温水里。董宿年纪大,用的量最少。李言闻正值壮年,主动要求用了最多的一份。

四个人都懂医术,彼此对视一眼,一口气全都喝了下去。营帐里顿时安静下来。

“一个时辰过去了,大家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董宿看了眼时间,环顾四周问道。

“没有。”

“没有。”

两位医生仔细检查了一下,摇头表示没事。

“有点恶心,肚子胀,不过应该没事。”

只有李言闻皱着眉头,感觉喉咙发堵,肚子像是鼓起来一样。

“刚才李医生的剂量记下来了吗?”

董宿立刻问另外两人。

“记下了。”一个人指着桌上的小本子说。

“好,再等一等,一个时辰后如果没危险,就确定剂量。”

董宿说着,拉住李言闻的手,让他坐下,给他把脉。因为李言闻出现了异常反应,所以他是重点观察对象。

一个时辰过去,李言闻还是觉得恶心,董宿检查后发现,除了心跳稍快一点,其他没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