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有适用范围的,已经被剥夺了所有权利,自然不在保护之列。
否则历代也不会有相关的医学著作。
但这件事毕竟不太体面,跟医者的仁心不符,。
在尸骨堆里教人学医,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不了解人体,又怎么准确看病?
李言闻被圣人的话深深打动,没想到一封书信竟引来圣人亲自前来。
“学生一定不怕流言蜚语,不忘初心。”
李言闻跪下磕头。
“不用这么重的礼,这事,朕占了便宜。”
朱祁钰起身,亲手扶起李言闻,接着说:“以后的医学史,这将是一笔浓墨重彩。”
董宿不知道为什么圣人这么有信心。
历代除了那个奇怪的王莽,很少有皇帝会为解剖站台,就算王莽,也是解剖政敌,带着泄愤的意思。
而现在的圣人,根本不需要这样。
李言闻当然很感激,有圣人支持,至少能压下一些人的闲话。
“学生,学生……”
李言闻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结巴地站在那里,忽然感觉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抬头一看,是圣人投来鼓励的目光,让他感觉就像一个慈祥的父亲拿着几亿资金支持自己创业一样,顿时信心满满,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对了,朕这次来,是想问你,你那青霉素真的做出来了没有?”
朱祁钰根本不在乎那些言官的议论,毕竟比起空谈,刀枪更管用。
李言闻擦了擦眼睛,挺直了腰板回答:“回陛下,在学校老师帮助下,学生已经做出了一些,但数量不多,只给小鼠试过,没死,现在正打算进一步研究。”
听完李言闻的汇报,朱祁钰连连点头。
“如果要做人体试验,最好还是用注射的方式。”
李言闻研制的是青霉素溶液,用注射更直接。
其实替代注射器的东西有很多,比如鱼刺、鸟骨之类的,但要是想大规模使用,还得靠工业产品。不过试验阶段就另当别论了。
正好李言闻提出要进行解剖实验,不如趁机讲清楚,给医生们一个方向,也许能少解剖一些人。
董宿和李言闻听得入神,心里更加迫不及待了。
说完后,朱祁钰回到书桌前,拿起茶碗润了润嗓子,说道:“解剖的时候,要光线充足,不要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你们干的是进步的事业,不是躲在阴沟里的老鼠。”
“遵命,陛下!”
两人弯腰应道。
朱祁钰也算是完成任务了,反正现在不缺死囚,山东和湖广送来的足够医学院用了。
送走圣人之后,董宿立刻召集医师,把解剖实验提上日程,自愿参加的可以加入,不想参加的也可以退出。
圣人的信任让董宿觉得,解剖对医学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是一段浓墨重彩的历史,他怎能错过?
医学界圈子小,消息传得快,很快传到了刘纯那里。
相比董宿,刘纯更狠,不然也不会在南京用那么多死囚做药理实验。
于是刘纯立刻找到董宿,想要加入这个项目。
刘纯是个很有能力的御医,他对解剖的看法和华佗差不多。
医者剖腹,本是另辟蹊径,谁知后来被庸俗官员毁掉,连遗书也被烧了。
曹操杀了华佗,是医学界的一大损失,如果华佗能做手术,华夏医学或许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虽然可惜,但现在不同以前,圣人亲自到过医学院了,刘纯怎么会不知道圣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