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文华殿中其余几位也纷纷附议,言语间对“商”字充满了鄙夷,认为王清晨此举是受了自家海上贸易的利欲熏心,欲挟私货以乱国政。
面对汹汹质疑,王清晨神色平静,待众人声音稍歇,他才稳步出班,向御座上的梁朝躬身一礼,朗声道。
“陛下,诸位同僚,臣之所请,并非重商抑农,而是‘农商并举,以商促农’。”
他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清晰而坚定:“严大人忧心田农,然我朝丁口日繁,仅靠田亩所出,已渐有力所不逮之势。
中原人多地少,自立国至今一甲子时间里,人均田亩从以前的百余亩到现在甚至不足十亩,其中还有半数佃户,
这些账目不仅户部有,司农寺,太常寺也有,诸位大人尽可去查,如果紧靠田亩所出,不出十年就要生出乱子。”
“若无商贾流通货物,吸纳闲散劳力,百姓何以为生?难道要坐视其沦为流民吗?”
“至于周大人所虑礼义之事”王清晨转向周文渊,微微颔首。
“臣以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若百姓富足,安居乐业,教化方能深入人心。若民贫财尽,空谈仁义,无异于缘木求鱼。况且,朝廷设律法、明教化,正是为了导民向善,岂因噎废食?”
他再次面向梁朝,声音提高了几分:“陛下,如今户部每年前十商号一家所取商税,便已抵得上东南一中等州郡的粮赋。
若是多几个这样的商号,或能“不取粮赋而天下足,且商路畅通,各地物产得以流转,丰年不致谷贱伤农,灾年亦可调粮赈济,于国于民,实有百利!”
王清晨的话不仅让众人瞠目结舌,也让梁朝瞪大了眼睛,尤其是那句“不取粮赋而天下足”,这真的能实现吗?那是何等的盛世?
还不待众人思考,王清晨继续说道:“至于诸位担心的粮食问题,诸位大人可知崖州往南,有粮一年三熟,
若是全都收归我大朔所有,何谈粮食缺口?这记载想必司农寺乃至鸿胪寺都有记载,诸位大人也尽可查之”
此言一出,他们想的不再是为难王清晨,而是纷纷想去求证。
若是王清晨所言为真,那真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
其中最为积极的竟然是兵部致仕侍郎陈启年。
殿内一时寂静,唯有王清晨清朗的声音回荡。
陈启年虽已致仕,但作为参议处老臣,其影响力犹在:“陛下!若王尚书所言南海之南确有沃土,一年三熟之事为真,则其地关乎国运,绝不可等闲视之!
老臣以为,当立即遣精干人手,会同司农寺、鸿胪寺详加探查,若得证实,则需尽早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