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是黄昏,夕阳西下,一条小溪流淌,上面是水排吱吱作响,眼前便是个篱笆小院,小院前面是一口水井。没走进去就传来几头骡子的叫唤声,还有一群大白鹅呱呱作响。
净水和黄叶扶下普安来,黄叶照样背着。牧童把老黄牛系在外面的牛棚里面就带着他们推门走了进去。
牧童拿着鞭子,朝门口大声道:“爷爷,我回来了。”便蹦蹦跳跳,兴高采烈开来,脑后的黝黑小辫子,一闪一闪。
只见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慢慢地的走了出来,虽然年老,可精神矍铄。腿脚麻利,边走边说:“好,好,回来就好,吃了晚饭,早些读书,也好歇息。明日早早习武,还有兵书要读。”
看着院里多了两个生人:一个老尼,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再定睛一看,姑娘还背着一个男人,老头就疑惑了片刻,缓过神来,走上前去笑了笑,问道:“不知,你们是哪里来的客人?”
净水上前答礼道:“贫尼乃峨眉山人士,我们路过这里,你小孙见我们缺水就引来了,是个好孩子。如若有所打扰,还望老人家见谅,此时我们颇为困乏,还望老人家行个方便,我等歇息片刻,立马就走。”
老头听了这话,感觉老尼乃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再看打扮自然是个教派中人,习武的派头不在话下,前行而来便是一副巾帼英雄的样子。再看眉慈目善,彬彬有礼,老头顿时没有了忌惮,就欠身忙道:“原来如此,乃是贵客临门,请里面稍作歇息,一起用饭。”净水言谢跟随老头走了进去。
黄叶放下普安,普安渐渐地醒了过来,就被黄叶扶着走了进去。普安虽然微微闭着眼睛,可心里面乐个不住,被黄叶背着,自然欣喜若狂。没想到黄叶能背动自己,真是不可思议,毕竟自己也不轻。
净水看到这家境虽不宽裕,不过井井有条,干干净净。隔着竹帘隐隐约约可见书桌上有些书籍,原来是个耕读之家。老头看坐,四下坐定,只见桌上几道小菜,扑鼻而来,香气四溢,倒也精致。
老头忙道:“这些菜虽不是美味佳肴,不过也还可口。是梯田和架田里自家种的。你们就尝一尝,成都城里没有卖的,你们峨眉山怕是也没有。”马上拿来筷子,示意净水师太、黄叶享用。见普安迷迷糊糊被黄叶扶着躺在那边,老头也不打扰。
黄叶饶有兴趣的问道:“老人家,敢问什么是梯田,什么是架田?”
老头捋了捋胡须,介绍道:“梯田就是山坡上的田,依山势而开垦。架田乃是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如此一来,我大宋的耕地就多了,百姓就不会挨饿。”
看着黄叶兴趣不减,神情专注之态,老头接着说道:“如今我大宋踏犁代替牛耕,鞅马用于插秧。产量也比往年好许多。还有桑蚕和茶叶,更是独步天下。”
净水吃了一口菜,顷刻叹道:“如今在我大宋,哪些地方都可以种植茶叶了?”
老头掰着手指头,比划之际,笑道:“茶叶遍及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和我成都府总共十三个路。”
净水喝了一口茶,笑道:“如此,茶叶就多了。”
黄叶舀了一勺汤叹道:“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有茶叶,喝茶就不愁了。”
净水猛然想起来什么,就指了指外面道:“请问老人家,外面那小溪上转动的东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