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津江位于汉城以北百五十里,乃是汉江的一条支流,自古以来便是拱卫朝鲜国都"汉城"的天堑要塞,尤其是天寒地冻后,冰雪堆积在河堤沿岸,更是让人望之却步。
因此,临津江也被历代朝鲜君臣视为"铜墙铁壁,不可逾越"。
其中最为直接的佐证,便是在当年的"壬辰倭乱"中,来势汹汹的日本军队也曾拿这条波涛汹涌的江水束手无策,最终选择了绕道分兵的方式,一举攻陷汉城,并导致临津江的防线失守。
而彼时日本军队兴兵的节点,还是万物复苏,冰雪早已化冻的初春时节;可眼下可是正值寒冬,叛军李适及其麾下的士卒们又以兵卒为主,如何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越过这条天然要塞?
故此,即便知晓己方的兵力远不如来势汹汹的叛军,但李兴立麾下的"中央军"依旧士气高昂,似乎早已将自己平日里一年到头也不曾操练一次的事实忘于脑后。
...
...
距离临津江河堤约莫三里的军营中,一袭甲胄在身,瞧上去威风凛凛的"训练大将"李兴立在身后心腹亲兵的簇拥下登上了一处地势起伏的缓坡,居高临下的眺望着临津江,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平山郡城。
依着他所掌握的消息,由李适所领衔的叛军已于日前攻陷了平山郡城,眼下正在城中休整。
说起来,隶属于黄海道管辖的平山郡城应该是李适起兵以来,第一个没有望风而降,而是选择坚守到底的城池。
只可惜平山郡城中郡守及兵备使的勇气和决心并未能够鼓舞城中军民的士气,相反还激怒了一路上所向披靡的叛军。
半天,仅仅半天的时间,看似固若金汤的城墙便在叛军的火炮攻势下轰然倒塌,城中的大小官员无论自愿与否,都落了一个"以身殉国"的下场,而城中未曾消耗的粮草辎重和兵刃甲胄也悉数落入了李适之手。
若是他没有猜错的话,李适靠着这一路上的"补给",都足以将其麾下的叛军们尽数武装完毕,更何况李适麾下的士卒本就是朝廷自各地选拔而来的精锐,不然也不至于拥有毁天灭地的火炮。
自己麾下这群"乌合之众",真的能够挡住叛军的攻势吗?
对此,李兴立心中没有半点把握。
"王城还没有消息吗?"
朝鲜自打太祖李成桂建国开始,上至朝中的文武百官,下至民间的黎民百姓都有仰慕模仿大明的风气,无论是官阶制度,还是文化经典都处处仿照大明,就连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都模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