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朝廷重视

古来山 斛宴 1056 字 5个月前

年初时所筹措的财物及粮食,便又维持了两月。

然到了春耕之时,旱情仍是不减,土地难以耕种,粮价又是翻了几番,粮价堪比金价,兖州各县受饿之人与日俱增。而因再募化不到银两或是粮食,慧心与赵舒玉的施粥之举,很快便无法进行了。

眼下境况,便只能保全自身了。

而朝廷迟迟不来赈灾,灾民四处逃荒,沿途饿殍无处。草根树皮皆是难存,更有甚者,饥荒最是严重的地方,已然开始出现易子而食的境地。

因有广安王暗中相助,慧心和赵舒玉及方老伯一家,虽不至于饿到凄惨的地步,却也难免面黄肌瘦,消瘦不堪。

遇此荒年,若是太过于健康,亦是不安全之事。

正如那些不知民间疾苦的富贵之家,已然被聚集起的亡命徒抢掠一空,官府镇压不止。时间一长,终归使这些吝啬的乡绅富户尝到了饥荒的滋味。兖州各城已然无法独善其身,仅仅数月,城中的繁华便已消散,从而开始凋敝。

直至七月底,兖州境内饿死者十有二三。

广安王及朝中官员连续数月上表天子,尽述兖州旱灾之严重,饿死民众已有三十多万,赈灾一事刻不容缓。

时年八月,兖州旱情终于引起天子重视,故派官员领着赈灾饷银前往各富庶州县筹措粮食,而后运往兖州各县赈灾。

半月后,兖州的灾民终于等到了朝廷的第一批赈灾粮食。只是民生已然凋敝,土地荒芜,宅院空旷,丝毫不见往日的富饶。而慧心与赵舒玉所在的高家村,饿死者亦是不计其数,这些时日以来,他们早已数不清收敛了多少具尸骨,甚至变得麻木。

赈粮到后,慧心与赵舒玉受官府征召,再度为民众施粥。

在饥荒致使兖州境内治安混乱,安危难保的时日里,他们二人之所以能保全自身,多是因广安王的缘故。不仅再度派了暗卫前来保护,亦有官府时刻关注他们的安危。

若非如此,纵使赵舒玉有些许功夫傍身,亦很难逃脱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