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刚下车就被声浪淹没。
眼前的广场上,上百个居民正围着全息投影观看一场直播会议,几个孩子追逐着喷洒消毒剂的无人机嬉戏。
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中央——那里矗立着一台被改造成雕塑的报废机甲,它的机械臂被焊成了托举状,上面站着个手握镰刀锤子的工人塑像。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陈成一好奇问道。
那军官看都没看一眼全息投影的内容,直接回答:
“看会议结果呢,最近咱们沪杭又要开始改革了。”
“什么改革?”
“AI。”军官似乎不愿透露太多,“以后你正式成为沪杭的一份子,自然就会知道了,当务之急还是去见你师父吧。”
其实这场会议说重要也重要,但论机密倒也算不上,这是林少瑾留给新任沪杭总代表的工作——AI化政治。
在废土之上重建的沪杭,生存委员会面临着一个根本性问题——如何在资源有限、人口结构复杂的后核战社会中维持高效且公平的治理?
林少瑾留下的答案,是AI化政治。
比如用AI实时监控粮食产量、能源消耗、医疗物资流动,通过预测模型动态调整配给。
当系统检测到某区域辐射值上升,会自动触发疏散预案;当农业区丰收,则立即重新计算全城营养配额。
发展建设将不再依靠相关部门领导的直觉,而是靠实打实的数据和计算。
民主方面,重大政策会生成简化版说明推送全民投票。AI将复杂的政策方案转化为可视化多媒体,让不懂政治的小白也能看懂一项政策的影响。
林少瑾认为,AI绝不是代替人类选择,而是让选择变得更透明。
最关键的是不同避难所之间因为资源不平衡、发展方向不一致的原因而导致的矛盾可以统一交给AI处理,确保公平公正,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当然了,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各代表的手上,只不过在AI辅助的大数据下,没有人可以耍花招玩弄权术了。
至于贪腐问题,也许有高明的人可以逃过一道道审查,但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过大数据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