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了看不远处正在认真劳作的刘恢,他心里激动不已,难怪刘恢会力主去海外寻找粮食。

荀彧的激动恐怕只有国渊等少数人可以比较,因为他早就听说,这粮食不挑土地,受到干旱影响极小,这代表什么?那就是未来的天灾,让华夏百姓多了一分安全和保障。

在场的人无不激动,绝大部分人默默流下了眼泪,对于他们来说,这代表着什么?所有的人心里都很清楚。

受到感染,就连此前稳如老狗的刘恢,双手也开始颤抖。

这是一场挖粮食的活动,一场数百人参加的劳动,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休息,他们始终想知道,下一个有多大?

现场只有默默泪水,还有粗重的喘息声,这不是劳动累了的喘息声,而是因为激动而发出的声音。

这不是比赛,却胜过一场比赛,一个时辰后,终于到了尾声。

然而,大家却站立不稳,长期没有高强度体力劳动,明显都累了。

十多位老农看到这一幕,笑了笑。

接下来,所有的人都在焦急中等待过秤,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产量究竟如何?

经过一刻钟焦急等待,国渊兴奋的说道,“107亩土地,共产出粮食2146石,亩产超过20石。”

这个数据放在现代社会,简直是太低太低了,因为亩产才一千二百斤,而,这是一个粮食亩产不足百斤的时代,华夏经过十多年努力,亩产也才两百多斤。

“轰……”现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子尼,你打我一下。”荀彧依然不敢相信。

“院长,不用打你,这是真的。”

荀彧的话引得旁边的人一阵大笑。

“各位,这粮食高产无疑,不过,还没有一个名字,我们让殿下帮助命名如何?”国渊大声说道。

“好。”在场的人大声喊道

刘恢略微沉思,“这粮食宛如豆子,只是体型大了不少,它又生长在土里,我们就称它为土豆。”

郑玄和蔡邕等人依然情绪激动,他们从土豆身上看到了华夏百姓不会因为人口增长而吃不饱。

难怪刘恢当初说,如果找到高产粮食,比一场灭国之战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