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孙权请求。

在他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化解和吴国矛盾,还能让自己女儿有个好的归宿。

从内心深处,他不喜欢孙权,因为孙权长相远不如孙策俊朗。

“大王,刘恢顺利当选华夏第一届民选大统领。”阎像将一份报纸递给了袁术。

“这些人也是吃饱了撑的,华夏现在谁能和刘恢争斗?”袁术一边吐槽,一边打开了报纸。

百分比对于他们长期看华夏报纸的人来说,早已经知道什么意思。

“咦,刘恢支持率比想象的低了不少。”

在袁术看来,应该至少九成百姓支持刘恢,毕竟刘恢让大家有饭吃。

“华夏的政治结构很复杂,臣不懂。”阎像是聪明人,在私天下时代,臣子太过聪明,尤其是臣子比主君小了很多,这就是隐患,隐患就是最大的罪。

和袁术同龄的阎像,处处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政治白痴,只有这样,袁术才不会忌惮自己。

皇权时代的教育通常有三种:一是培养帝王的,二是培养大臣的,三是愚民的。

“刘恢当选大统领,我们仲国派出使节去一趟。

刘恢不收美女,他也不收礼物,送些什么呢?”袁术说道。

“大王,礼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心。

我们何不请人写一幅字?”

袁术点了点头,“你去办吧!”

袁绍看完报纸,一脸平静,刘恢当选眼下对赵国有利。

“父王,儿臣请旨前往恢都城祝贺刘恢当选大统领。”袁谭率先站了出来。

“儿臣请旨前往,王兄是兄长,应该留在赵国。

劳碌的事情,小弟代劳就可。”

“你……”看着袁尚,袁谭火气就上来。

袁绍看着兄弟二人的争吵,“元图,你辛苦一下,去趟恢都城。”

逢纪站起来说道,“喏”。

十月初一,这一天是刘恢就任华夏第一届民选大统领的日子。

这一天的交接活动不需要,但是,刘恢还有一场正式的就职演说等待着他。

今天,不少人都在期待。

他们想知道华夏接下来五年的方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