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平,这里对于华夏很多人来说,这里不仅仅是辽东郡的治所,也不仅仅是华夏东北的中心城市。

这里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华夏接近四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在襄平完成的,华夏国家大多数改革是在这里完成的。

这里寄托着无数人的梦和未来。

华夏十二年公元199年,这里城市人口已经逼近百万。

这是一座现代思维打造的城市,宽阔的道路,两边高矮不一的房屋,川流不息的人群,道路两边的叫卖声,三轮车、自行车在这里早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首选。

虽然这里已经不是华夏都城,但是无数百姓依然关心着华夏的国家政策。

开启民智,让大家明白一个简单道理:国家政策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清晨,吴家包子铺,和往常一样,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队列里没有慌张的人群,不少人手里翻着报纸。

“咦,华夏大统领府签发了一条政令。”

“年轻人,什么政令?”一位头发花白老者问道。

“大爷,从华夏十三年公元200年开始,华夏农税全部减半,一类良田由20%农税减到10%……”

“真的吗?”一位中年妇女激动的问道。

“大姐,看你穿着打扮应该在城里工作,你还关心农税?”

“嘿嘿……”一旁的人笑了起来。

“你不懂,大部分人在农村都有土地,我也不例外,出来后,把土地包给了人家。”

“包给别人一年能得多少粮食?”一位年轻女子问道。

中年妇女说道,“现在和以前不一样,我记得大统领没有来辽东前,我们只是给地主手里的租子就要交四成。

现在做工能赚更多钱,很多人嫌弃种地太苦,都想把地包出去,只要对方给交税就行。

就这样,很多土地都包不出去。

我们家,还是因为包给亲戚,对方才愿意。

现在好了,税收少了,土地更好包出去了。”

“大姐,那你们为何不将土地退出去?”年轻女子问道。

“大妹子,一看你就没吃过苦,大统领来之前,我们树皮草根都找不到好的,更不要说粮食。

以前一亩地只能产160斤粮食现代度量衡80斤,而现在辽东水稻都能种,不要说土豆红薯这种亩产4000斤以上现代2000斤的,就是水稻亩产都有800斤现代400斤。

加上我们到处修建水库、水渠、水车,原来的坡地都变成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