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衢州决战

两人又喝了一段时间,实在是太晚了,到了休息的时间。

突然,帐外传来了极为恐怖的爆炸声。

地面颤抖起来,酒瓶子都被掀翻了。

韩世忠一个激灵,立即跑出营寨查看。

喊杀声骤然响起,敌人又开始劫营了!

而这伙敌人并非来自城内,而是埋伏在附近的梁山大军!

……

卢俊义最近的工作比较繁重。

指挥五万兵马作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尤其是对面的敌人,乃是威名赫赫的大宋西军。

这种压力,令卢员外精神紧张的同时,又有一丝兴奋。

上天给了他这个机会,那就好好利用起来。

前些天,西军与衢州守军打得挺热闹,老卢这边按兵不动,没有任何动作。

攻城大战开启后,卢俊义便带着朱武、史进、杨志等大将,趁敌不备,在远处观察西军的营寨。

结果发现,刘延庆的营盘无懈可击,要硬啃下来,难度极大。

朱武经过思考,提出建议,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在敌军营寨上打开缺口,再由卢俊义的五千骑兵冲杀进去,搅乱敌军,最后全军押上,方能一举建功。

问题是,怎样打开这个缺口。

大宋历来主张以步制骑,步兵军阵的防护效果,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所以卢俊义的骑兵硬冲的话,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战果,反而可能遭遇重大损失。

如何攻坚,成了摆在卢俊义面前的首要问题。

……

城外大军面临的困难,由时迁转述给了王小飞。

梁山在城外的兵力充足,从纸面实力来看,比三万西军强得多。

可西军擅于防守,好似铁核桃一般,要吃到里面的肉,必须砸烂外面的壳。

该怎么办呢?

必须要找到攻坚的利器,才能把这个核桃锤开。

若是放到现在,也就是几发导弹的事儿。

可这是在古代,梁山连像样儿的手榴弹都没有,更别提导弹了。

王小飞连夜给卢俊义写信,叫他找火器署的武开问问,能否在火器方面想想办法。

……

武开、李奇两位武器专家,并未留在后方,而是随营出征。

卢俊义二话不说,直接带着朱武,到军械署找他们。

听闻来意后,武开想了想,给出答复。

“寨主的意思,是借助火药,把西军的军阵炸开一个口子。理论上可行,只要火药数量足够,引发的爆炸力是惊人的。但西军不是傻子,他不会乖乖坐在那里,等咱们去炸。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把火药送到西军面前,并将其引爆。”

李奇建议道:“用投石车把炸药扔过去,是否可行?”

武开笑道:“想法不错,可惜投石车的射程太短,准确度也不够,效果一般。”

朱武突发奇想:“能不能挖个地道,通到敌军脚下,再将火药引爆?”

此言一出,卢俊义和武开均是眼前一亮,开始思考这个办法成功的可能性。

“可以是可以,但千万不能被敌军发现。而且挖掘地道的工期很长,要是不小心挖到地渠暗河,还有可能前功尽弃。”

李奇道:“此得找盗墓贼问问,论挖坑,这帮人才是专业的。”

……

为了验证这项计划,时迁在衢州城内外,绑了几个盗墓的好手,押到卢俊义阵前。

经过一番威逼利诱,盗墓贼同意与梁山进行合作。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之间的合作,而且在此之前,谁都没搞过这个。

盗墓贼们商议后,得出如下结论:挖地道是可行的,但要保证不塌方,坑道要挖深一些,同时需要用其他材料进行加固。总之,需要的资源是巨量的。

而经过朱武等人的测算,若要保证突然性,地道的长度,不能少于1500步,也就是1000米左右。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乃是一个丧心病狂的距离。

盗墓贼们一阵头大,这个活儿,不好接啊。

他们平日里打的盗洞,最长的也就20米上下。

而且地道越长,出现塌方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朱武和卢俊义经过商量,最终决定冒险,挖500米的距离。

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只能在晚上开挖。

为了配合这一行动,梁山出动了人,辅助挖洞大业。

挖地道这个事儿,并不是人多就一定快,因为作业面很小,要是碰上石头啥的,就更难弄了。

攻城刚开始的时候,进展龟速。

每天连一步远的距离都挖不到,搞得卢俊义都快要放弃了。

到后来,盗墓贼们拓宽了作业面积,坑道的加固工作也取得了成效。

总之,有更多的人能进来挖了,这才把速度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