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平江县城

费保的叔叔,唤作费翔。

与日后红遍大江南北的大帅哥不同,梁山世界的费翔,过得穷困潦倒,浑身上下,散发着朽坏的气息。

王小飞第一眼对此人的印象,其实不怎么样。

不过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费翔说起当年航海的事儿,还是眉飞色舞,颇有些意气风发。

尤其骂起坑害他的陈氏兄弟的时候,嗓门极大。

看来当年,确实是遭老罪了。

在费氏叔侄的参谋下,王小飞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那就是从现在开始,有计划地放弃太湖、苏州、秀洲。

李俊军团的水师队伍,全面进行海军化改造,熟悉大海的脾性,在海洋中进行作战演练。

同时由时迁组织专人,潜入福建沿岸,进行琉球岛的情报收集。

在前期准备停当之后,派出先遣船队,占领琉球岛。

洞庭湖区刘梦龙的水师队伍,也要分流一部分过来,以充实李俊的水师部队。

梁山已经不再满足于陆地争雄,下一步的目标,是走向深蓝!

而当时北宋的航海技术,其实还是不错的。

海上丝绸之路,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启动了,当时的大宗货物是丝绸,到了宋元时期,转变为了瓷器。

……

杭州城内,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方腊,由于战局的演变,又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战胜朝廷十五万大军,令方腊在江南的声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可随着诸位将军战后复盘报告的递交,方腊的内心,逐渐被阴云笼罩。

以往不怎么起眼的梁山,逐渐浮出水面。

好厉害,好手段!

明着答应支援一万兵马,暗地里给你派来了十万人,外加五千铁骑。

方腊在庆幸之余,又感到阵阵寒意。

谁能料到,在荆襄之地的洞庭湖畔,不过两年左右,便突然崛起了如此强大的一股势力!

更可怕的是,太湖水匪李俊,也是梁山出身的头领。

他与洞庭湖的王小飞,根本就是一伙的!

对于这种四处开分店的“海王型集团”,必须做好相应的防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个不小心,他们和你的老婆睡在一起,你都不知道,还以为自己过得很不错呢。

而这种关乎国家安全的大事,必须交到信任的属下手中,才能不出乱子。

“去,把老七叫过来,寡人有事与他商量!”

……

王小飞返回洞庭湖后,也在思考刚刚过去的这场战争。

此役虽然大获全胜,却也暴露出梁山军队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甲胄的防护力,与缴获的西军甲胄相比较,质量上差了一截。

据辛兴宗介绍,西夏军队中的精锐步卒,还有更为强悍的甲胄保护。

究其缘由,是采用了名叫冷锻法的锻造工艺。

北宋这边的谍报系统,曾经花费大气力,付出了上百条人命,刺探西夏国的这种工艺,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总而言之,不管是西军的甲胄,还是冷锻法做出来的甲胄,比起梁山士卒身上的藤甲、皮甲,都先进得多。

在打铁方面,梁山也是有人才储备的,金钱豹子汤隆,便是个中翘楚。

王小飞将缴获来的西军甲胄分出一批,交予汤隆,命其进行逆向技术攻关,早日破解西军甲胄的秘密。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有了优良装备的加持,梁山的队伍才能干掉更强悍的敌人。

……

说起军备,此次随队出征的武开、李奇这两位武器专家,收获颇丰。

尤其是武开,与盗墓专家之间的通力合作,直接掀翻了朝廷的一个重兵集团。

此种坑道作战的模式,虽然基本上不可复制,但从中积累的爆破经验,足以开启新的科学大门。

王小飞已经做出决定,即刻成立武器研究院,进行各种武器工艺的研发。

以当时的条件,造飞机大炮自然是天方夜谭,但稍微努努力,做出质量上乘的盔甲、箭簇、钢刀、强弩,或者研发出最低级的火铳,绝非难事。

在无法与对手的武器装备形成代差时,至少先保证双方的军备在一个层级之上。

用清末的汉阳造,与小日本鬼子的九二式对冲,那自然是差点儿意思。

……

洞庭湖区,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梁山有利于平民的土地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动力,所以今年的收成格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