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血战燕京

两日后,大战正式爆发。

梁山摆出盾阵在前,等候高托山来攻。

对面的河北农民军,也不讲什么战术,三十万人呼啦啦的,冲了过来。

梁山安排了几波箭雨,射得对面哭爹喊娘。

冲在前面的被射死,后面的继续无脑硬冲。

不多时,两军正式交上了手,胶着在一起。

混战之际,花荣率领骑兵,在敌人的背后出现。

不过几个冲锋,高托山所部的阵型,就彻底乱了。

乌合之众,原本就没什么章法。

战场的主动权,被梁山牢牢掌握。

花荣瞅准高托山的中军,发动最后一波突袭,直接搞垮了敌人的指挥系统。

高托山、张仙躲避不及,悉数被擒。

这伙起源于河北的农民军,向梁山集体投降。

……

兵败如山倒,高托山也不复昔日的狂妄,表示愿意归顺梁山。

王小飞在济州府给弄了个大宅子,先将其软禁起来。

高托山麾下的二十多万义军,拨给粮食和生活物资,就地安置。

眼下河北大乱,山东紧邻河北的两个州,便是东平和曹州。

东平是梁山的老地盘,早就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

曹州则是最近才打下来的,根基不是很牢固。

此次河北义军进犯,也是从曹州进入。

所以加强曹州方面的防务,还是很有必要。

王小飞手上现在有些缺人,正好花荣回来了,便任命他为曹州的军事主官,全权接手曹州的防务。投降的二十万义军,也交到花荣手中,将其改编成自己的队伍。

……

曹州战事的消息,传到了河北境内。

各路义军见梁山如此凶狠,便也不敢再打山东的主意。

就在北地烽烟四起的当口,朝廷集结的攻打燕京的军团,也要出发了。

这次的兵马比上次更多。

足足有三十万大军,粮草军辎无数。

但是质量方面,恐怕与前次差不多。

……

某处山坡上,作为大军统帅的刘延庆,看着下面蔫头蔫脑的将士,心情沉重。

在一旁陪同的韩世忠和郭药师,见领导心情不好,也保持沉默,免得挨骂。

作为儿子的刘光世,顾忌要少一些,开口便问:“阿爹,怎么愁眉苦脸的?”

刘延庆唉声叹气道:“这恐怕是老夫的最后一战。打完这场,我这把老骨头,就要入土了。”

见老爹说的凄惨,刘光世也不敢多嘴。

“此战,就交给你们年轻人来指挥,不要输的太惨,就行了!”

……

老刘这次真的啥都不想管,将军队全权交到了韩世忠、郭药师、刘光世手里。

郭药师率领“怨军”,在北方摸爬滚打多年,算是一员宿将。

更有韩世忠这种日后大放异彩的帅才坐镇,大军也不至于一下子乱了套。

从这里,倒是能看出几分青年人与老年人的区别来。

年轻一辈总是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而刘延庆这样的老将,在预感到可能发生的不利局面之后,马上就变得兴味索然,不再有所动作。

也不应过分苛责老刘,北宋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又不是他的责任。

皇帝和奸臣们近乎儿戏的战略决策,才是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作为前线的军人,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令,被动地送死。

……

宋朝三十万大军迤逦北上,在涿州集结。

执掌辽国军权的大将萧干,立即紧张起来。

战争的鼓点,再次敲响。

两国大军,在卢沟河畔,隔河对峙。

女真人也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他们的军队此时正在修整,一时半会儿到不了战场。

完颜阿古打只能再次派出使臣,跑到宋朝这边,继续讨价还价。

卢俊义和林冲也得到消息。

林冲身在敌营,无法脱身。

卢俊义便决定自己跑上一趟,亲临现场侦查。

这燕京城的归属,对于天下的各方势力来说,至关重要。

……

是夜,宋军营地一片肃杀。

快要开战了,总得严肃一点。

李姓军需官正在帐中休息,突然心有所感,睁开眼睛。

有人闯入!

卢俊义猛然暴起,双掌齐出,直取敌人的面门。

来者行动飘忽,悬而又悬地躲过卢员外的杀招。

卢俊义略微惊诧,天底下能躲过自己这招的,没几个人。

手上却没停下,与敌人连拆了十几招。

突然,卢俊义跃出战团,恭敬跪下。

“师傅,您老人家也来了!”

来人,正是卢俊义的授业恩师,铁臂膀周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