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易安居士

战争的鼓点,即将再次敲响。

此时的王小飞,正在济州城外,与鲁智深一道,操练士卒。

自从山东官制改革全面铺开后,政务方面,王小飞交由吴用等人全权处置。

身为寨主的他,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军队建设中去。

身逢乱世,能打才是硬道理。

此次训练的,是新招募的三万士卒。

梁山家大业大,盲目扩军并非上策,只要够用就行。

将手中现有的兵卒训练好,使之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才是正确的做法。

……

正演练间,有喽啰传报,说军师找他。

为了搞好与济州本土文化人士之间的关系,吴用组了一个酒局,叫王小飞过去捧捧场。

梁山轰轰烈烈的官制改革,固然为地方治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如此猛烈的行动,还是影响到了读书人的切身利益。

在这个当口,组织一场文化沙龙,找读书人的代表一起聊聊,其实还是挺重要的。

士农工商,士排第一。

尤其是北宋这个特殊的时代,文人的地位相对崇高,他们的话语权,不容忽视。

涉及到读书人利益的改革,必须要慎重进行。

王小飞与吴用的官制改革,预计要裁撤了三分之二的官位。

而剩下来的三分之一,还是需要读书人来充任。

后期攻下的地盘,更是得由官员来治理。

如果一味地打压士人,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梁山的发展。

所以吴用专门组局,召集山东士林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一起来讨论当前局势,同时促进双边的互信。

此举意义重大,无论对于梁山自身,还是对于济州本土的士大夫群体,都称得上及时。

社会是复杂的,不同立场的群体,从对抗走向合作,才是建立文明的必经之路。

枪炮带来毁灭,建设和交流,才能带来繁荣。

……

王小飞带着随从,来到济州府最大的酒楼——鸿运楼。

鸿运楼开了六十余年,算得上老字号了。

占领济州后,梁山花了大价钱,将这座楼子盘下来,当做官方的招待所。

日常运营还是交由原老板,为了弥补鸿运楼的损失,梁山还给他们在别处建了个分店。

梁山现在已经不同往日,强取豪夺的事情,基本上不干了。

百姓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

入席后,吴用介绍大家认识。

梁山方面出席的有:前东平太守柳正、圣手书生萧让、大词人周邦彦。

济州本土的士林领袖来了两位:一位名叫辛赞,另一位名叫晁迪。

辛赞出身书香门第,他的家族,在济州本土很有声望。

在不久的将来,辛家还会出一位名动天下的人物,那便是辛弃疾。

辛赞是辛弃疾的爷爷,而此时的辛弃疾,还没有出生。

晁迪也是当时有名的文士,他的哥哥,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

众人相识后,纷纷落座。

……

吴用笑道:“还有两位贵客未到,大家先稍待片刻。”

过了十分钟左右,客人终于到了,竟是一对夫妻。

丈夫一身文士打扮,面有倦容,精神状态似乎不佳。

妻子将丈夫扶着坐下,满脸担心的神色。

辛赞关心道:“易安居士,德甫的病,现在如何了?”

“唉,都病了几个月了,吃药也不顶用,真是愁死我了。”

……

听到“易安居士”四字,王小飞打个激灵,瞬间坐直了身体。

原来这对夫妇,正是大名鼎鼎的赵明诚、李清照。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原是汴梁城中的官员,李清照的家族,也是书香门第。

赵挺之被蔡京迫害,在京城待不下去,只能带着一大家子,跑回山东老家避祸。

李清照也追随丈夫的家族,来到济州府居住。

此次吴用设宴,居然把这样的重量级嘉宾,给请了过来。

真可谓是蓬荜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