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本不该成为武者的人

所谓武者,与寻常的习武之人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种族。

寻常习武之人,每日打熬筋骨、修习拳脚,练得一身虎虎生风的功夫,寻常者非三五人不能近身,个中翘楚甚至能以一敌数十、数百。

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战将、江湖上行侠仗义的豪侠,大都属于此类。

他们盛年时堪称万人敌,寥寥几位的强者老来依然霸气不减,但终究是凡人之列,仅仅是岁月便是无法战胜的大敌。

而武者,虽说最初的锻体时期与寻常习武之人并无区别,但却能在感悟武道后,于体内汇聚起源自天地之间的一缕真气,从此便与凡俗两隔;便是一流的寻常习武之人,也未见得能匹敌二流的武者。

肌肤如玉赛雪,身段妖娆纤细,却刀枪难入,随手便可挥出千钧之力;视之不过窈窕淑女、文雅公子,却可将猛兽强贼视之若草芥,凡俗之人纵有虎豹之躯也不是一合之敌。

对他们,“岁月”二字并无意义,以大夏的太师元祺为例,明明已经风烛残年,却依然能在燃尽一切的情况下,一击触及拔剑状态下的纪允炆。

并非人人都能走上武道之路,有的人苦苦磨练一生却仍旧止步武道之门外,有的人无心于此却依然能机缘巧合之下踏上道途。

而有的人,虽说有资格走上武道之路,却注定走不远,来自天地之间的真气对常人而言是不可求的宝物,对他们来说却是痛入骨髓的毒害。

他们的筋脉和体魄先天似乎便与真气相抵触,运转真气对武者来说是再基础不过的事情,但对他们而言,却要忍受身体和神识两方面极端的痛苦。

修为越高,一招一式的威力越强,对他们的反噬便越是煎熬。

许多人求而不得的武道之路,对他们来说,反而像是一种诅咒——明明拥有了不知多少人求而不得的资格,却连踏出第一步都难以做到。

据传,因为各种原因而已经鲜有记载的上古时期,曾有武者以如此体魄登上过武道至高的地位,而且似乎恰恰因为这一体魄的某种特殊之处而远强于其他武者。

不过,这样的体质太过于稀少,而且修炼之路太过痛苦,因此至今仍未有人证实过这样的传闻。

姬旼,就是这种体质的拥有者。

同时,她本来并不需要走上武道之路。

虽然大炎帝国的实力毋庸置疑,但大炎的皇室不同于尚武的大夏,寻常的习武也好武道的修炼也好,皇室的成员们在这方面并没有特殊的要求。

但对于有才能者,皇室也会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大炎历史上留名的强大武者中,就有数位来自皇室,当今大炎皇帝的二皇子,就是一位听说在西方世界都有不小威名的武者,还曾经亲上真武山讨教,得到了真武山掌门的接见和高度评价。

而皇帝的第七子秦王,则是一位远胜于其二哥的武道天才。

出生时便已聚气入体,是百年难遇的先天武道之体;六岁便能徒手击败皇宫的禁军小头领;十二岁与皇室剑术教头打出平手;十五岁公开在京城开设擂台欢迎天下武者挑战,三天下来无一败绩。

年纪轻轻,就已经在武道之路上取得了羡煞旁人的耀眼成就,就算是最毒蛇最严苛的武道高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前途无量,将来必定是名震天下的大宗师之一。

只要不出意外,秦王绝对能成为武道之路上的又一座入云的高峰。

甚至有人猜测,以秦王的天资和大炎能够给予的支持,这位年轻人将来甚至能与传说中得到仙人指点,开辟了独属于自己的武道之路的武祖相匹敌。

当然,不出意外的话。

二十一岁那年,在前往九幽剑派讨教剑术的路上,这位备受瞩目的天才,遭遇了一场至今都没人能说清楚,大炎皇室自身也三缄其口的意外。

身陨了。

如此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几乎是大炎皇室的招牌与骄傲的年轻人突然逝去,这个事实带来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是大炎,面对这样的冲击还是会觉得棘手。

因此,皇帝在万般考虑之后,决定对外隐瞒秦王已经不在人世的事实。

但是,隐瞒归隐瞒,人终究是已经不在了,秦王在世时如此的耀眼,如此的万众瞩目,总不能突然之间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吧?

至少在大炎皇室通过多方手段成功让秦王这一形象足够淡化之前,必须有一个能够短暂替代这位天才的替身。

也许该说不幸中的万幸吧,正好就有这么一个合适的替身,在大炎皇室内部。

这个人与秦王是至亲,长相上至少有七八分相似,身形也相差无几。

而且,虽然相当难以置信,但这个人的武道天资,其实要在秦王之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武道奇才。即便是足以称得上武道之化身的纪允炆,也不能随意小觑这份天赋。

这个人,就是秦王的亲妹妹——姬旼。

只能说是老天爷的恶作剧了。

本来因为自己那特殊的体质,今生都没必要成为一名武者的姬旼,如今却不得不顶替因意外而身故的哥哥,成为那个背负所有人期待的、大炎的骄傲。

皇帝其实不曾强迫过她,但为了家族和国家的尊严与骄傲,姬旼还是选择了接下这份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