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我也风光过

寒门国舅 天子 2485 字 2个月前

第797章 我也风光过

朱祐樘离开军工厂后不久,王越前来接收了一批新的训练装备。

王越本想面圣的,但这次弘治皇帝并没有准备跟他叙话,在朱祐樘看来,跟王越之间最好保持一定距离,让小舅子来传达他的意思。

一切都在于朱祐樘太过怕生。

内向且患有自闭症的弘治帝,对于王越这样浑身散发着杀气的当世名将,有些不太适应,上回交谈他都是勉力支撑,经历过一回就不想再来一次……

王越并不在朝为官,日常朝会上根本就见不到,相对陌生,且他为人不符合一般朝臣谨慎的模样,总想跟皇帝攀关系,其结果就是他的满腔热情把弘治帝给吓退了,最后朱祐樘不得不让小舅子替他去应付王越。

“王公,这批训练装备到位,未来两个月内,就要让官兵完全摸清楚,初步形成战斗力。”张延龄道。

王越问道:“如果官兵操练中有什么不便,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不知……”

张延龄笑了笑,没有回答。

未来火器发展的方向,不需要当下大明官兵提供意见,倒不是说他张延龄有多刚愎自用,实在是因为他比谁都更清楚火器的发展史。

火器一定是往射程、射速和精度等方向发展,至于火器好不好用,完全取决于这些前提条件。

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改进的火器不好使,或者发射时有什么问题……那一定是使用者自己的问题。

一把规模化生产的热兵器,发展初期很难面面俱到,不可能适应每个人,只能让官兵自己去适应……

反倒是张延龄,只需要把记忆库中存在的武器,从想象变成图纸,再从图纸变成实打实的产品,然后用在实战中便可。

张延龄道:“王公应该多跟官兵讲解新火器的优势,让军中上下充满必胜的信心。现在你训练的多为各级军将,等他们有了经验,再传授给士兵,等新军成型,就可以打硬仗了。”

“是,是。”

王越非常识趣,唯唯诺诺。

你不用跟我解释太多,我也不再过问,反正我现在无权无势。

虽然咱俩现在都不是当官的,但你有跟皇帝直接对话的权力,所以你小子是上级,我是下属。

张延龄再道:“陛下要的是将来某一天我大明军队能主动出击草原,而不是畏敌如虎,龟缩在九边城塞里打防守反击。

“且我军一旦出击,必定是长驱直入,什么劳民伤财,什么蠹国殃民,王公完全不用去顾虑,这两年我们会大力推进朝政改革,争取早日积攒下平定草原所需的钱粮物资。”

王越道:“如果真要出塞打仗,耗费必定无比巨大。”

“这个你完全不必担心。”张延龄笑着道,“如果有上好的火器,训练个五千人马,就足以当五万人使用。甚至这路人马无须惧怕鞑靼任何战阵,以五千人面对五万,甚至是五十万,都是碾压式的胜利。”

“鞑靼可没那么多人马。”

王越摇头道。

张延龄笑道:“我们也做不到以一敌百,不是吗?”

王越微微皱眉,愈发看不懂眼前少年郎身上的自信来自于何处了,难道说因为从来没上过战场而带来的盲目自信?

但新军装备的火器威力如此强大,似乎并不是不能达成目标。

要知道光靠自信可成就不了大事!

到底是什么让张延龄获得皇帝的绝对信任……且能在没有经过朝廷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光靠他自己的本事就拼凑出如此大的“家业”?

一切都是个谜!

……

……

张峦升官了。

并没有直升户部左侍郎,而是迁兵部左侍郎。

此次调动,完全不在朝臣的意料中,朝中大臣对此都持反对意见……毕竟张峦入朝不过一年多时间,给他个右侍郎意思意思就不错了,突然升其为左侍郎,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但相比于张峦在户部任上时俨然是大明的大管家,一应开支都要过他之手,调去兵部……很多人倒觉得解放了。

毕竟张峦没有实际带兵经验,属于军事小白,未必有什么远见卓识。

反倒将他从一个“擅长的领域”,调去一个极为陌生的环境,这样好像更容易把张峦给架空。

毕竟大明的左侍郎很多时候也管不了事,再加上兵部现在有什么紧急事务可做?无非就是清查各处库存武备情况,涉及地方军将的调动,再便是跟五军都督府对接一些事……这是一个既忙碌,但就算做了很多实事也不知道具体在干啥的衙门。

至少皇帝把意思传达下去后,吏部那边表示了支持,而内阁也没有提反对意见,即便朝中仍旧有言官上疏攻讦,但还是让张峦顺利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