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以免死后家族被皇帝清算

没错的话,应该是某个御史写的,这个人是个“喷子”,送来奏疏都在攻击各方人物。除了自己的上司徐有贞,谁都能喷,谁都能骂。

张口就敢泼脏水,朱祁钰后来连看都不看这些奏疏,这时一时之间竟没反应过来。

如今被提醒,想起这些事情,朱祁钰立刻明白了金濂的意思。

陈懋受贿可能是真的,他大概想通过这种方式自我污损,从而保护自己,以免死后家族被皇帝清算。

至于所谓的杀良冒功,更多是某些人受人指使,故意给陈懋泼脏水。毕竟这种罪行,受害者都已经死了,哪有什么证据呢?还不是靠一张嘴说。

哪边势力大,哪边嘴更利索,哪边就是对的。

至于如何,杀良冒功是否属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双方势力较量,最后分出胜负。

陈懋显然在这场较量中败下阵来,所以他的爵位才会被随便找个借口剥夺。

受贿、贪图享受,这些都是可以随意安到任何人头上的帽子。

满朝文武百官,又有几个不受贿,又有几个不享受?像于谦这样的纯粹大臣才是异类!

剩余的这些人,包括文官首领王直,勋贵领头人张輗、张軏,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集团。

从上至下,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洁身自好呢?

经过一番旁敲侧击的暗示,朱祁钰终于看透了陈懋被剥夺爵位的始末。

说到底,不过是皇帝忌惮他,随便找个借口就夺了他的爵位。后来发现,即使这样,也无法改变陈懋统领的大军对他忠心不二的事实。

加上这个人确实战功显赫,人脉广布,无缘无故就要他的命或将他打入深渊,实在不合时宜。

这样做很容易引发,甚至导致军队大规模反叛,那便是得不偿失。

于是之后,朝廷又随便找了个理由,将原本属于陈懋的封号和权力重新归还给他。

这算是朝廷在这件事上的认错低头,也意味着陈懋保住了自己的家族。

即便日后他离开人世,只要家族不主动犯错,朝廷也不会轻易动他们。

不然这事做得太难看了!

这很容易让满朝文武官员离心离德。

这对皇帝而言,是笔亏本买卖,而没人愿意做亏本买卖。

除非背后另有更大利益。

朱祁钰放下心来,让兴安去处理这些事,确保自己的意图能传达给陈懋,也确保自己的银两能送到百姓手中,而不是落入某些人口袋。

兴安恭敬地弯下腰,心中暗想:“皇上对这笔钱非常重视,我们必须严格监督手下的人,别让他们做得太过分了。”

从京城运出去的救灾银两,到了灾区若能剩下一半就算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