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看到皇帝关于新型比武大会的独特构思时,不禁拍案赞叹。
这次演武大会,与以往不同,更注重团队协作,而非个人展示。从单人技艺比拼转变为各部展现实力的舞台!
“妙极!实在是妙极!”
“如此一来,各部定会竞相研发新技术,改进武器装备,火器必然迅猛发展!我大明岂能不强?”
“话虽如此,但此计虽好,其隐忧也显而易见,必须仔细考量才能施行。”
于谦凝视信纸上的文字,再度陷入沉思。
年轻帝王的奇思妙想总是令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一夜过去。
于谦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回信。
他在信中明确表达对新型演武大会的支持,同时认可石亨的观点:新型演武大会涉及面广,不宜草率举办,需留足时间筹备,待万事俱备再召开才是明智之举。
信中,于谦详细列举了新型演武大会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并针对部分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于其他问题,则表示还需进一步斟酌,之后继续向皇帝汇报。
于谦的信件很快递交传令兵,飞马送往京城。
与此同时,郕王府内,朱祁钰面前摊放着《水浒传》与每日需要批阅的奏疏,神色变幻不定。
这本《水浒传》正是源自不久前陈循提及凤阳诗社之事。
朱祁钰对这本未经后世改动、版本相当原始的《水浒传》兴趣浓厚,特意抽出时间,断断续续读完第一卷……
发现与后世相比,这本书的确多了一些内容,但整体差异不大。
要说有何特别之处,其实也没有太多。
唯一让朱祁钰有所触动的是,《水浒传》的遣词造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反观自己平日批阅的奏疏,里面生僻字层出不穷,朱祁钰自认文化水平不低,但也常常需要借助字典才能完全理解文章。
这种阅读体验实在令人煎熬。
“成敬,今后奏疏撰写尽量采用简洁直白的语言,别再整这些花哨的东西了。”
“朕是在处理政务,不是在学稀奇古怪的字眼!”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朱祁钰毅然决定以皇权推动变革。
权力若不用,则失去意义,更何况他的指令皆旨在提升效率。
成敬有些为难,这种长期形成的惯例并非轻易可以更改。
庆幸的是,当今陛下掌握军政大权,政绩斐然,在推行新措施时或许不会遭遇太多阻碍。
这时,书房门传来轻叩声,一名侍从轻轻推开门走进书房,低声说道:“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康。”
成敬回应道:“何事?”
“华盖殿大学士陈循求见。”
朱祁钰就知道这家伙没事绝不会来找自己,突然送来一本《三国演义》,肯定心怀鬼胎。
当时问他,他还不肯说明,几天过去,果然又来了。
朱祁钰笑了笑,说道:“让他进来。”
仆人出去后,李洵很快来到书房,跪下行礼道:“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