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遭遇不少阻碍

“山外九州的情况最为严重,京城和福建相差无几。”

“在这些地方,缙绅平时享受朝廷给予的特权,吃的是百姓供奉,穿的是百姓织造的华服!”

“结果呢?一遇战事,他们率先逃跑,跑得比谁都快,临行前还不忘带走家财,席卷附近的粮草!”

“这样的人,也配拥有特权吗?”

于谦冷哼一声:“朝廷赋予他们特权,百姓供养他们,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让他们保家卫国!是为了让他们守护百姓安宁!既然他们未能做到,那么剥夺他们的特权,理所当然!”

道理没错。

逻辑无误。

但世上很多事情,随着立场改变,“逻辑”也会完全不同。

你的逻辑虽然对,但涉及利益时,我的逻辑更正确。

不管我的逻辑究竟是否真正正确,在我看来就是对的。

王直继续追问:“若他们反抗怎么办?”

于谦目光凛冽,直言道:“战时逃逸的缙绅一旦归乡,杀无赦,绝无例外!”

“否则,凭借他们在本地的威望和影响,即便农庄法得以推行,也会很快被他们篡改成另一个军屯法!”

“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所做的兴国之举,到头来还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一出口,会议的氛围变得更加沉重。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不安的气息。在座的大臣们都不是愚钝之人,他们都能听出来,于谦短短一句话,如果真正实施起来,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其中一些大臣与缙绅关系密切,平时交往的也不乏这类人。他们清楚地知道,缙绅这类人物善于内部斗争,但在外敌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让他们去对抗凶猛嗜血的瓦剌,他们肯定应付不来,一见到敌人就会惊慌失措。

但如果让他们玩弄内部争斗,他们立刻就能找到感觉。他们在这一方面相当擅长!

于谦的举动,无疑是想要彻底清除这些缙绅的根基。缙绅们必定会拼死反抗。

即使事先有杀无赦的禁令,双方不经过一场激烈的碰撞,是不可能分出胜负的,缙绅绝不会善罢甘休。

众人互相看着彼此,心情十分沉重。这将是一场席卷整个大明帝国的风暴。

风暴之中,有万吨沉没,也会有在海啸中挣扎而出的强者登上舞台。

在座的各位,都面临着全家被抄杀头的危险。说不定,真的得死几个人。

其中风险最大的,首当其冲的,自然还是于谦。

但他对此并不太在意。不过是个“死”字,于谦什么时候畏惧过死亡?

皇帝答应一直站在他这边,即使最后迫于压力未能守住承诺,至少也能保住他的家人。

这对于谦来说,已经足够了。

十几个呼吸的时间过去了。

等文武百官思索完毕,王直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推行农庄法,该由谁去收税?”

大明并不是直接让朝廷派人到地方征收赋税,而是由朝廷给当地知府制定指标,由知府负责按年完成定额征税任务。

具体如何操作,有一整套法律体系。简单来说,知府将任务层层摊派,最终由地方缙绅负责实际执行收税。

这也是大明表面上税收不重,但地方屡现百姓活不下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