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把医术推广

听完朱祁钰这番话,董宿眉头一直没松开。

现在他明白了,皇上早就有打算,就连所谓的学校,也只是手段之一。

先从民间医生和赤脚大夫中挑选人才,再从读书人中选拔,每年小考一次,三年大考一次,慢慢接近科举制度,这样一来,天下读书人又多了一条出路。

目前太医院的学生才一百多,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从读书人中分流出来的医学生会非常多。

这才是真正百里挑一。

董宿也想到,到时候不管他是院使还是御医,地位肯定也会跟着提升。

道理很简单,桃李满天下,不过如此罢了。

如果这样,臣建议陛下召回刘纯,刘院使,因为现在御医只有十个人,根本无法承担陛下所说的医学院任务。

董宿说出了实话,北京的御医确实只有十个,而且这十个人也不一定都愿意认真教学。

毕竟,刀只能放在人身上,不能放在人心上。

“准。”

朱祁钰回答:“当然,朕只是外行,需要你们太医和御医一起帮忙。董院使,你估计多久能给朕一个计划?”

皇帝一旦决定下来,下面的人就得立刻行动起来。

至少现在,董宿没有理由推辞。

科举的好处摆在那里,不管是谁当院使还是医者,他都愿意推动这件事。

当然,朱祁钰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

这个就不提了。

“回陛下,这事关系重大,臣需要十天时间,和各位医者商量一下,制定一个章程,再向陛下汇报。”

董宿低头说道。

“好了,医学院的事就这么定了。不过朕还有一件事,想请教董院使。”

朱祁钰回到桌边坐下,问道:“御医对皇室,是不是只开太平方?”

董宿听了,愣了一下,叹了口气,说:“陛下知道,想必不用臣多说了。”

太平方,就是尽量不用猛药,不能有任何风险,这种方子用来养生还可以,但治病可能效果不大,甚至可能没用。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像高启智这样的人,治不好就砍头。

就算民间中医世家名声再大,成了御医之后也会变得特别小心,因为在民间看病死了人,被人告到官府,让同行来鉴定,同行也只会说七分好话,最多说三分不对。

声望建立起来之后,民间医生才敢开药、用猛药,所以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了许多奇怪却有效的药方。

但对朱祁钰来说,这却是个难题。

董宿是院使,给皇帝看病,除了御医,在场的就是他和内官。

现在的情况是,董宿既是裁判,又是选手。

而且医学圈子就那么小,很难指望他们做到公平公正。

除非把圈子扩大,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情况才能有所改变。

“这不是医者该做的事。”

朱祁钰抱怨道。

“人命关天,更何况是自己的命。”

董宿说。

“那这就是个死结了吗?”

朱祁钰叹了口气。

董宿没有回答,因为这本来就是个死结。

朱祁钰说:“算了,今天跟董院使聊了这么多,我收获不小。但我还是觉得,病人长期生病本来就是医生的责任,医生必须有高尚的品德,绝不能为了任何目的而用医术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