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皇帝这样说,百官都愣住了。
难道眼前这个人是个天才?
“这样吧,你们都先回去,好好想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下次上朝的时候,朕要看到你们的奏章。”
真是够难的,听皇上又布置任务了,而且这次的任务不一样,上次他们还能躲在内阁和尚书后面,这次竟然要查!
“臣领命!”
该担的责任,就得自己扛着。
散朝后,陈循和几位尚书留在殿外的台阶上。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谁也没说话,过了好一会儿,王直叹了口气,问陈循:“皇上没跟陈尚书提过这事吗?”
陈循摇了摇头:“没有提过,今天在朝上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不过田赋的卷宗,皇上送了一份到我家,所以我才知道现在田赋已经乱成这个样子了。”
王直听完,又看向于谦,还没等他开口,于谦就摇头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能防止逃税,减轻百姓负担,只是……太急了点。”
以于谦现在的想法,现在还不是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因为大明的商品经济还没发展起来,这政策算是有点超前了。
可能是因为还有顾虑,所以皇上才让百官再讨论一下。
其实朱祁钰心里也很纠结,不管是什么新法,老百姓终究是守不住自己的地。
除非像后世那样,收归国有。
但问题是,要是这么做了,由谁来管理呢?技术跟不上,天上又没有卫星,就算是国有,也容易被人占去。
这是一场漫长的斗争,是和人性之间的较量。
当然,合法化除外。
从偏殿走出来,正准备上马车的朱祁钰,被兴安叫住,接着就看见于谦等人走了过来。
“有事?”
朱祁钰抬起腿,回头问道。
“陛下,臣觉得这个新法是不是太快了?”
经过思考的人和没想过的,问的问题差别很明显。
于谦一开口,朱祁钰就知道他已经认真想过了。
“于卿是不是很少出门?”
朱祁钰笑着反问。
“确实,公务太多,京营现在轮班,还缺人手。”
于谦并不意外,直接回答。
“去文华殿吧,别在这站着了。”
看自己一时走不开,朱祁钰说道。
大家来到文华殿,朝会天天开,真是人生无常啊。
“今天,朕给你们透个底。”
朱祁钰看着众位大臣,开口道:“你们都知道,朕手里有皇店、制衣坊还有一些工厂。以制衣坊为例,从十二月开始,每月净赚一千两银子。”
大明朝人力便宜,原料也不贵,净赚一千两,已经算不少了,毕竟还要给神武卫做军装和发员工工资,之前这作坊一直是亏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