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样的改造,积累打造大型战舰的经验,但目前新式火炮还没装上船,船工们只能用旧船出海测试。
西山厂,机器一开动,浓烟就冒了出来。
靠着从王恭厂继承下来的技术,工厂开工后很快进入量产阶段。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大批大炮从厂里运出,由京营接收。为此,于谦上书建议,大量更换神机营的武器装备。
神武卫是试验性质的亲卫部队,真正的主力还得靠神机营这种正规军。
只是给神机营换装备,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大明对火器的管制比弓箭还要严格,所以像郭敬、王振这样的宠臣,也只能走私弓箭,火铳这类武器他们根本碰不到。
但朱祁钰并没有答应于谦大规模更换神机营的火器。
产量跟不上,如果大规模,光是训练用就是个大难题。
而且这不只是钱的问题,熬硝营日夜不停地熬制硝石,面对大军的需求,根本撑不了多久。
所以,于谦只能组建一个营,人数控制在两千到两千五百之间。
这也算是正式部队开始装备火器的开端。
京城已经完全从寒冬中苏醒过来,人来人往,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
城门外的商队排得老长。
文华殿里,朱祁钰照例召开朝会。
宝源局的银币不断发行,基本满足了商业需求。
京城的商业开始活跃起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但银币也不能无休止地铸造,宝源局必须建立一套制度来加以限制。
这次朝会讨论的重点,是目前还比较粗糙的商税制度。
大明的商税,一般是通过各个关卡来收取,而在城里则由官府指定的牙商代为征收,也就是所谓的官店。
虽然这种模式有些粗放,但也不能放任不管,该有的预见性还是得有。
“商税不能只靠关卡和牙商,像官店钱、塌房税、门摊税、落地税、牙税等等……”
朱祁钰列举了一大堆现有的商税名目,种类繁多,一叠加就成了各种乱收费。
总体来说,三十税一的税率在古代已经算是很低了,但项目一多,情况就不一样了。
参加朝会的尚书们认真听着,随后陷入了思考。
“豪门大户喜欢把银子藏在罐子里,埋在地下,时间久了对国家没有好处。发展就要流通,收来的税必须用在民生和军备上,所以税必须收,商税也不例外。”
朱祁钰环视众人,问道:“各位在京城也观察很久了,对此有什么建议,尽管说。”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最后陈循站了出来,说道:“陛下,现在京城的商户数不胜数,商税种类太多,应该统一归类,按不同的经营规模设定不同的税率,这样才合理。”
“陈卿是户部尚书,这件事自然由你来负责,朕只看结果。”
朱祁钰点头同意,并没有否定陈循的意见。毕竟这些都是新事物,探索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只要保持改革的决心,能够及时改正错误,就能比其他国家少犯些错,这就够了。
陈循行礼后回到座位,现在已经有富商通过关系找上门来,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必须有个界限,京城刚开放,就出现这种苗头,让陈循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这事没在朝会上提,陈循想着私下问问皇上,要不要狠狠地压制一下这些豪商的气焰。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出来的,但并不代表它真的能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