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商人会拒绝这样的好处。
席铭虽然对股东制比东伙制更先进感到惊讶,原本以为朝廷不懂做生意的想法也改变了。
现在的做法,其实就是想拉拢晋商和本地商户一起合作,达到互相受益的目的。
陈循说完后,看向其他商人头目,问道:“有没有意见?”
听到这话,众商人都立刻站起来,低头说:“大人英明。”
“不是我有远见,是皇上英明。”
陈循摸着胡子笑着说道,接着商人们马上改口齐声:“皇上英明。”
“好了,说白了就是通知你们一声,不过你们也可以把这次会当作交流会。做买卖这行,你们都是老手,有竞争也要有合作,但别伤了彼此的和气。以后这种交流会会成为惯例,至于多久办一次,还得等朝堂上决定。”
陈循说完,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我会如实上报给皇上。大家现在可以自由交流了。”
话音刚落,议事厅里顿时热闹起来。
这些帮主,现在应该叫会长了,难得聚在一起,机会难得,以后能有这样的聚会,对他们来说好处不少。
而陈循也能通过他们的交谈,更清楚地了解大明朝商人正经生意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它。
至于走私这类事,朝廷只会用管制的方式来处理,大明不会因为某些人势力大就怕事。
陈凝香坐在角落,商人们聊天时,她没有轻易靠近。
但她也在慢慢消化今天听到的内容。
这个股份制非常适合天津制衣坊的扩张,但对其他会长的情况,她了解得不多,不知道该找谁合作最合适。
想必交流会结束后,大多数商人会开始收集与会者的信息。
陈凝香自然也是这样,但她的方式简单得多,直接去问自己父亲就行。
所以她现在不着急,托着下巴,看着穿着朴素的富商们互相打招呼,谈论各自的生意。
户部尚书召集商帮头目的事情并没有隐瞒。
从帮主们一进户部衙门,京城的百姓和权贵就开始猜测朝廷的意图。
钱贵坐在酒楼的老位置,听着酒客们议论纷纷。
有人讲些老套的压制商人的说法,也有人提出一些新奇的观点,主张放开商业,各种说法都有。
因为当朝皇帝对经商持开放态度,所以户部叫来商帮的头面人物,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个对所有商人有利的信号。尤其是看到商帮的人谈笑风生地从户部出来后,这种想法更加坚定,很快在民间传开了。
像钱贵这样的皇亲国戚,自然吃了亏。一旦商人不再需要他们这些中间人,原本能进他们口袋的钱就没了,这让他们本来就没什么权势的人更难堪了。
虽然皇帝赏了田地和稳定的俸禄,但这哪有谁嫌多的?钱贵一个人喝酒,心里思绪万千,但一想到女儿如今做了设计师,没有了后宫的争斗,每天过得安逸自在,他也就不再纠结那些勾心斗角的事了。
儿子已经死了,老二留下的孩子还在他怀里养着,钱贵再也不敢惹皇帝不高兴了。之前找过他的那个书生,现在也消失不见了,钱贵也不去想人家到底来干什么,反正他只想安稳过日子。
陈循不知道,一个交流会对于商人这个新兴阶层来说,有多么重要。交流会结束后第二天,各个商会就开始筹建自己的会馆。不管怎么说,京城不是他们的家乡,商帮不过是互相扶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