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对外贸易

朝廷既然要开放海禁,肯定会对旧有的市舶系统进行整顿,取缔私下的市场交易,这势必会牵扯出不少问题,恐怕又要不少人因此丧命。

以前,翁可并不相信朝廷有这个胆量,但自从天津的福船出海之后,他觉得朝廷总算有了底气。再加上户部尚书释放出来的善意,那些人如果还死不悔改,那就只能自食其果了。

这就是所谓的“先礼后兵”。

“海运、漕运、陆运,如果渤海能打通,选择就多了,这事得慢慢来。”

听完了翁可的话,旁边一个人点头附和,小声说道。

走私和走正道是两回事,走私的路子少,但走正道,选择就多了。

听到这话,众人都来了精神,开始认真算计,哪种方式既合法又能赚大钱。如果说潮商靠的是出海做生意,那晋商就是靠内地的对外贸易。

道理差不多,各有各的优势,大家正在琢磨以后该走哪条路。

京城到处都是机会,因为一场交流会,一下子热闹起来。

同时,兑换银币的商人也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

“这就是扩大内需。”

在文华殿里,陈循说起商会的事情,朱祁钰接着解释:“所谓开源节流,开源比节流更重要。以前总是节流,一刀切,这块蛋糕不是烂了,就是被别人抢走了,朝廷什么也得不到。”

圣人说的,大臣们心里明白,只是没说出来罢了。

“当然,开源也不是随便开,该管的还是要管。”

“国家危急,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国家安定,百姓才能无忧无虑。乱世则国危,盛世则国安。”

“税赋的事可以慢点办,但也不能太慢,否则他们会养成习惯,一点点小利,他们拿了也就拿了。”

朱祁钰淡淡地说道。

其实,这是在为取消盐引做铺垫。

现在盐引发得太多了,不然晋商和徽商也不会这么强。朱祁钰没有用强硬手段,而是像以前一样,用新政策慢慢蚕食。

等他们觉得水烫想跳出来时,上面早就盖上了新的锅盖。

“现在登记在册的有三百多人,其中晋商和徽商占大多数。”

陈循站出来说道:“真正算得上豪商的,没有几十万都不算有钱,各位,大明还是很有钱的。”

这个数字让其他人感到惊讶。这么多豪商存在,那么背后的权贵又有多富有?

想想孔家就知道了,抄了孔家,不仅充实了内库,还补了国库和军饷。

抄家虽然痛快,但不是长久之计。王直知道这个数据后,也开始重视起这些商人这个阶层了。

在高压下都能这么厉害,要是放开手脚,王直都有点不敢想象了。

“于卿,关于经济控制的事,你可以派人去跟晋商谈谈。王振案里,有数万弓箭被走私出去,被斩首的人中有很多晋商,这其中的门道,他们比你更清楚。”

(https://www.mbaoga.cc/47457_47457475/46791990.html)

www.mbaoga.cc。m.mbaoga.cc